更相自戈予,又类相形色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又类相形色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yòulèixiāng|xiàngxíng sè |
更相自戈予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九魚 拼音: gēng xiāngzìgēyú|yǔ |
更相自戈予,又类相形色释义
【又】《唐韻》于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尤救切《正韻》爰救切,音宥。《說文》手也。象形。三指者,手之多,略不過三也。《韻會》偏旁作。又《廣韻》又,猶更也。又《韻補》叶夷益切,音亦。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,飮酒溫克。彼昏不知,壹醉日富。各敬爾儀,天命不又。富音偪。
【类】《五音篇海》與類同。詳頁部類字註。(類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遂切,音戾。《爾雅·釋詁》善也。《詩·大雅》克明克類。《箋》類,善也。勤施無私曰類。《又》孝子不匱,永錫爾類。《傳》類,善也。又《玉篇》種類也。《易·乾卦》則各從其類也。又《繫辭》方以類聚。又比也。《禮·學記》知類通達。《註》知事義之比也。又《緇衣》子曰:下之事上也,身不正,言不信,則義不壹,行無類也。《註》類謂比式。《疏》言行之無恆,不可比類也。又《左傳·襄九年》晉君類能而使之。《註》隨所能。又肖似也。《禮·曲禮》諸侯旣塟見天子曰
【相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思將切,音襄。《說文》省視也。又《廣韻》共也。《正韻》交相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《公羊傳·桓三年》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《註》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又質也。《詩·大雅》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又相思,木名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相思之樹。《註》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又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息亮切,襄去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視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相時而動。又《集韻》助也。《易·泰卦》輔相天地之宜。《書·立政》用勱相我國家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又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鄉飲酒云:
【形色】体和容貌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形色,天性也,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。”《南史·梁豫章王综传》:“淑媛问梦中形色,颇类东昏。”元崔璆《咄咄》诗:“咄咄復咄咄,小儿成老翁,幺微各形色,追逐元化工。”2.体表气色。南朝宋颜延之《庭诰文》:“贫之为病也,不唯形色麤黶,或亦神心沮废。”宋范成大《问天医赋》:“袭於皮毛,客於络脉,次於焦府,盎於形色。”3.形态、颜色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又星与日月,形色同尔,但以大小为其等差。”清王夫之《张子正蒙注·太和》:“絪緼之中,阴阳具足而变易以出,万物并育於其中,不相
【更相】相继;相互。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田文言曰:‘今此三君者,皆丞相也。’其后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。”唐元稹《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》:“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。”清王士禎《池北偶谈·谈异七·两五鬼》:“五代时,南唐冯延巳及弟延鲁,与魏岑、陈觉、查文徽等更相推唱,时人谓之五鬼。”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【戈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禾切,音鍋。《說文》平頭戟也。《徐鍇曰》戟小支上向則爲戟,平之則爲戈。一曰戟偏距爲戈。《禮·曲禮》進戈者前其,後其刃。《正義曰》戈,鉤孑戟也。如戟而橫安刃,但頭不向上,爲鉤也。直刃長八寸,橫刃長六寸,刃下接柄處長四寸,廣二寸,用以鉤害人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戈柲六尺有六寸。《又》戈廣二寸,內倍之,胡三之,援四之。《註》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,胡,其孑也,援,直刃也。《釋名》戈,過也。所刺擣則決,所鉤引則制之,弗得過也。《書·牧誓》稱爾戈。《註》戈,短兵也。人執以舉之,故言稱
【予】《唐韻》余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《正韻》弋渚切,音與。賜也。《詩·小雅》君子來朝,何錫予之。《周禮·春官》內史掌王八枋之灋,七曰予,八曰奪。通作與。又《博雅》大予,樂名。《註》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,改大樂爲大予樂。又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羊諸切。與余同。我也。《郭忠恕·佩觿集》予讀若余。本無余音,後人讀之也。《顏師古·刊謬正俗》曲禮,予一人。鄭康成註:余予古今字。因鄭此說,學者遂皆讀予爲余。爾雅:卬,吾,台,予,朕,身,甫,余,言,我也。此則予之與余,但義訓我,非同字也。《說文》:予,相推予也。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