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嫌莺自语,幽愤不胜陈

更嫌莺自语,幽愤不胜陈

诗句读音
幽愤不胜陈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yōu fènbù shèngchén
更嫌莺自语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gēng|gèngxiányīngzì3|4

更嫌莺自语,幽愤不胜陈释义

【幽愤】郁结的怨愤。汉崔寔《政论》:“斯贾生之所以排於絳灌,屈子之所以攄其幽愤者也。”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琨诗託意非常,攄畅幽愤。”宋王安石《金山寺》诗:“我歌尔其聆,幽愤得一吐。”董必武《武昌东湖九女墩》诗:“埋玉深深未敢传,万千幽愤欲回天。”

【不胜】1.无法承担;承受不了。《管子·入国》:“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。”尹知章注:“胜,堪也。谓不堪自养,故为累。”唐岑参《终南东溪口作》诗:“沙平湛濯足,石浅不胜舟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见吾儿王雱荷巨枷,约重百斤,力殊不胜。”端木蕻良《乡愁》三:“四个薄铁的轮子若不胜其苦地在地下滚着。”2.不尽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上三》:“赋敛无厌,使民如将不胜,万民懟怨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夫秦王有虎狼之心,杀人如不能举,刑人如恐不胜,天下皆叛之。”唐柳宗元《贞符》:“不胜唐德之代,光绍明濬,深鸿厖大,保人斯无

【陈】〔古文〕軙敶《唐韻》直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池鄰切,音塵。《玉篇》列也,布也。《書·咸有一德》乃陳戒于德。《詩·小雅》饋八簋。又《史記·李斯傳》所以飾後宮,充下。《註》下陳,猶後列也。又《廣韻》故也。《詩·小雅》我取其,食我農人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太倉之粟,陳陳相因。又久也。《書·盤庚》失于政,于兹。《傳》今旣失政,而久於此而不徙。《疏》釋詁云:塵,久也。孫炎曰:居之久,久則生塵矣。古者塵同也。故爲久之義。又《廣韻》張也。《禮·表記》事君欲諫,不欲。《註》謂言其過於外也。又《廣韻》衆也。又《爾雅·釋宮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嫌】《廣韻》戸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賢兼切《正韻》胡兼切,協平聲。《說文》不平於心也。一曰疑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所以定親疎,决嫌疑也。《又》禮不諱嫌名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帝曰:將軍何嫌何疑,而有懼意。《唐書·尉遲敬德傳》秦王謂尉遲敬德曰:丈夫意氣相期,勿以小嫌介意。 《集韻》或作慊。

【莺】《唐韻》烏莖切《集韻》於莖切《韻會》幺莖切,音罌。《說文》鶯,鳥也。卽黃鸝。一名倉庚,一名商倉,一名鵹黃,一名鸝鶹,一名鸝鶬,一名楚雀,一名黃袍,一名搏黍,一名黃鳥,一名金衣公子。魏文帝王粲有鶯賦。又鳥羽文。《詩·小雅》交交桑扈,有鶯其羽。《毛傳》鶯然有文章也。俗作鸎,非。
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
【语】《唐韻》魚舉切《集韻》偶舉切《韻會》魚許切《正韻》偶許切,魚上聲。《說文》論也。《徐曰》論難曰語。語者,午也。言交午也。吾言爲語,吾,語辭也。言者直言,語者相應答。《釋名》敘也。敘己所欲說也。《易·頤卦》君子以愼言語,節飮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言言,于時語語。《疏》直言曰言,謂一人自言。答難曰語,謂二人相對。《禮·雜記》三年之喪,言而不語。《註》言,自言己事也。語,爲人論說也。《家語》孔子之郯,遭程子于塗,傾蓋而語終日。又國名。《別國洞冥記》勒畢國人長三寸,有翼,善言語戲笑,因名善語國。又《廣韻》牛倨切《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