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衔长绶带,留意感人深

更衔长绶带,留意感人深

诗句读音
留意感人深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liú yìgǎn rénshēn
更衔长绶带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gēng|gèngxiáncháng|zhǎngshòu dài

更衔长绶带,留意感人深释义

【留意】关心;注意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以大王之贤,士民之众,车骑之用,兵法之教,可以并诸侯,吞天下,称帝而治,愿大王少留意,臣请奏其效。”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上亦以皇后素谨慎,而太子先帝所常留意,故得不废。”唐白居易《喜敏中及第》诗:“转於文墨须留意,贵向烟云早致身。”邹韬奋《青年运动与抗战》:“但是我们如稍稍留意近代各国政治运动中青年所占的位置,便应该恍然大悟,深刻认识青年运动的重要。”

【感人】感动人。汉王褒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夫乐者感人密深,而风移俗易。”晋陶潜《拟古》诗之七:“歌竟长嘆息,持此感人多。”宋曾巩《抚州颜鲁公祠堂记》:“闻其烈足以感人,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歟。”清潘耒《戴南枝传》:“至诚感人,事竟以集。”

【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針切,音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桂陽南平,西入營道。又邃也。《增韻》深者,淺之對。《詩·邶風》深則厲,淺則揭。又深微也。《易·繫辭》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。又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梓人必深其爪。又衣名。《禮·深衣疏》衣裳相連,被體深邃,故謂之深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後漢博陸郡,隋置深州。《廣輿記》今屬眞定府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式禁切,音諗。度淺深曰深。《周禮·地官》以土圭測土深。
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
【长】〔古文〕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直良切《正韻》仲良切,音場。《增韻》短之對也。《孟子》今交九尺四寸以長。《前漢·田橫傳》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又久也。《詩·商頌》濬哲維商,長發其祥。《箋》長,猶久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又遠也。《詩·魯頌》順彼長道,屈此羣醜。《箋》長,遠也。《古詩》道路阻且長。又常也。《陶潛·歸去來辭》門雖設而長關。《李商隱詩》風雲長爲護儲胥。又大也。《世說新語補》願乗長風,破萬里浪。又善也。《晉書·樂廣傳》論人必先稱其所長。《唐書·韓琬傳》文藝優長。又《博

【绶带】古代用以系官印等物的丝带。唐玄宗《千秋节赐群臣镜》诗:“更衔长綬带,留意感人深。”《新唐书·车服志》:“德宗尝赐节度使时服,以鵰衔綬带。”2.指衣带。前蜀薛昭蕴《小重山》词:“忆昔在昭阳,舞衣红綬带,绣鸳鸯。”宋陶穀《清异录·香琼绶带》:“薛能《赏酴醿诗》云:‘香琼綬带雪缨络。’”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卷上:“玉女遂解綬带一条与紂王。玉女言曰:‘此为信约。’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