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宜教胄子,于此学贞坚
更宜教胄子,于此学贞坚释义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宜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魚羈切《韻會》疑羈切,音儀。《說文》所安也。《增韻》適理也。《易·泰卦》后以財成天地之道,輔相天地之宜。《禮·王制》齊其政,不易其宜。又《左傳·成二年》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。《註》職方氏所謂靑州宜稻粱,雍州宜黍稷之類是也。又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傳》宜者,和順之意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宜,事也。《詩·大雅》公尸來燕來宜。《毛傳》宜其事也。又《玉篇》當也,合當然也。《禮·樂記》武之遲久,不亦宜乎。又祭名。《書·泰誓》類于上帝,宜于冢土。《註》祭社曰宜。冢土,社也。《禮·王制》宜乎社。《
【教胄】1.《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‘夔!命汝典乐,教胄子。’”孔传:“胄,长也。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,以歌诗蹈之舞之,教长国子,中和祗庸孝友。”《说文》引作“教育子”,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作“教稺子”。王引之曰:“凡未冠者,通谓之稺子。稺子即育子,故曰:‘命汝典乐,教育子’西汉经师如夏侯、欧阳必有训育子为稺子者,故史公以稺代育,盖有所受之。育、胄古声相近,作胄者假借字耳……马注曰:‘胄,长也,教长天下之子弟。’训胄为长,始与史公异义。然云‘教长天下之子弟’,则是以教胄二字连读而训为教长。”见《经义述闻·尚书上》。
【子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卽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祖似切,音梓。《說文》十一月陽氣動,萬物滋入,以爲稱。《徐鍇曰》十一月夜半,陽氣所起。人承陽,故以爲稱。又《廣韻》息也。《增韻》嗣也。《易·序卦傳》有男女,然後有夫婦。有夫婦,然後有父子。《白虎通》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。天子之子曰元子。《書·顧命》用敬保元子釗。又《儀禮·喪服》諸侯之子稱公子。又凡適長子曰冢子,卽宗子也。其適夫人之次子,或衆妾之子,曰別子,亦曰支子。《禮·曲禮》支子不祭,祭必告於宗子。又男子之通稱。《顏師古曰》子者,人之嘉稱,故凡成德,謂之君子。
【于此】。汉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顺天道以杀伐,时休息於此。”南朝宋颜延之《陶徵士诔》:“依世尚同,诡时则异。有一於此,两非默置。”2.如此。汉阮瑀《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:“思计此变,无伤於孤。何必自遂於此,不復还之。”3.至此;至今。宋苏轼《潮州修韩文公庙碑》:“独韩文公起布衣,谈笑而麾之。天下靡然从公,復归于正,盖三百年於此矣。”
【学】《唐韻》胡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轄覺切,音鷽。《說文》覺悟也,本作斆,篆作學。《增韻》受敎傳業曰學。朱子曰:學之爲言效也。《詩·周頌》日就月將,學有緝熙于光明。《書·說命》王人求多聞,時惟建事。學于古訓,乃有獲。《禮·學記》君子之於學也,藏焉,修焉,息焉,游焉,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,樂其友而信其道。又學校,庠序總名。《禮·王制》天子命之敎,然後爲學。小學在公宮南之左,大學在郊,天子曰辟雍,諸侯曰頖宮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叶許旣切,音戲。《前漢·匡張孔馬敘傳》樂安裒裒,古之文學。叶下司,司音細。又叶後
【贞坚】坚贞不移。南朝宋谢灵运《过始宁墅》诗:“緇磷谢清旷,疲薾慙贞坚。”唐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哀哉悲夫,谁察予之贞坚。”清周篔《寄彭仲谋兼柬令弟羡门》诗:“文人更相轻,此事古已然。况今衰薄日趋下,谁从屠钓推贞坚。”2.坚硬强劲。唐刘长卿《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》诗:“迥出羣峰当殿前,雪山灵鷲惭贞坚。”章炳麟《又致汪康年书》:“松柏非遇霜雪,不能贞坚。”3.借指坚硬强劲之物。唐权德舆《拜昭陵过咸阳墅》诗:“顷岁辱明命,铭勋鏤贞坚。”唐方干《题新竹》诗:“青苔劚破植贞坚,细碧竿排鬱眼鲜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