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有庵中策勋事,投床鼻息聒比邻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更有庵中策勋事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去七志 拼音: gēng|gèngyǒu|yòuān1|4cè xūnshì |
投床鼻息聒比邻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2chuángbí xīguōbǐ lín |
更有庵中策勋事,投床鼻息聒比邻释义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【庵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烏含切,音諳。《玉篇》舍也,也。《廣韻》小草舍也。《集韻》圜屋爲庵。又《集韻》或作菴。《後漢·皇甫規傳》親入菴廬巡視。《通典》周武帝攻高齊,兵去之後,齊人謂栢菴爲帳幙,不疑兵退,是則結草木爲廬,皆曰菴。又《廣韻》烏合切《集韻》遏合切,諳入聲。《廣韻》低也。又《集韻》豕屋。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【策勋】见“策勋”。亦作“策勛”。记功勋于策书之上。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凡公行,告于宗庙;反行,饮至、舍爵、策勋焉,礼也。”杜预注:“既饮置爵,则书勋劳于策,言速纪有功也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下》:“夏四月,大司马吴汉自蜀还京师,于是大饗将士,班劳策勋。”李贤注:“其有功者,以策书纪其勋也。”《古诗源·木兰诗》:“策勋十二转,赏赐百千彊。”唐刘禹锡《平蔡州》诗之一:“策勛礼毕天下泰,猛士按剑看常山。”明唐顺之《咏俞虚江参将》诗之一:“此日渠魁当授首,策勋早见上麒麟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十:“天子深居九重,如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
【投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度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侯切,音頭。《說文》擿也。○按擿,卽擲也。《廣韻》棄也。《禮·曲禮》無投與狗骨。《疏》投,致也。棄其骨與犬也。又贈也。《詩·衞風》投我以木瓜。又《增韻》納也。《禮·樂記》投殷之後於宋。《註》舉徙之詞也。又適也,託也。《後漢·張儉傳》儉得亡命,望門投止。又掩也。《詩·小雅》相彼投兔,尚或先之。《箋》視彼人將掩兔,尚有先驅走之者。又姓。周郇伯之後。桓王伐鄭,投先驅以策。其後氏焉。漢有光祿投調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大透切,音豆。句讀之讀通作投。《馬融·長笛賦
【床】《玉篇》俗牀字。
【鼻息】从鼻腔出入的气息。汉张仲景《伤寒论·辨温病脉证》:“风温为病,脉阴阳俱浮,自汗出,身重多眠睡,鼻息必鼾,语言难出。”南朝梁刘孝标《广绝交论》:“衡所以揣其轻重,纊所以属其鼻息。”巴金《寒夜》五:“可是他连鼻息也极力忍住,不敢发出一点声音,怕周主任会注意到他心里的不平。”2.特指熟睡时的鼾声。《宋史·王韶传》:“尝夜卧帐中,前部遇敌,矢石已交,呼声震山谷,侍者往往股栗,而韶鼻息自如。”《醒世恒言·张淑儿巧智脱杨生》:“齁齁鼻息,响动如雷。”王统照《搅天风雪梦牢骚》:“而左侧的景武也有了鼻息呼呼的声音。”3.
【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活切,音括。《說文》本作。讙語也。《廣韻》聲擾也。《書·盤庚》今汝聒聒。《傳》聒聒,無知貌。鄭云:難告貌。正義曰:多言亂人之意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聒而與之語。《註》聒,讙也。《抱朴子·廣譬卷》春蛙長譁,而醜音見患於聒耳。又《韻補》叶紀劣切,音厥。《郭璞·江賦》陽鳥爰翔,于以月。千類萬聲,自相喧聒。
【比邻】亦作“比隣”。1.乡邻,邻居。《汉书·孙宝传》:“后署宝主簿,宝徙入舍,祭灶请比邻。”晋陶潜《杂诗》之一:“得欢当作乐,斗酒聚比邻。”唐杜甫《兵车行》:“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三:“翁文端公年二十四时,犹一贫诸生也。其祀灶诗有云:‘微禄但能邀主簿,浊醪何惜请比邻。’”2.相邻而居。清王应奎《柳南随笔》卷四:“﹝周青士﹞工诗好客,与朱彝尊、李良年、钟渊映比隣相善。”亦作“比隣”。北齐时户籍编制的基层组织。《北齐书·元孝友传》:“令制:百家为党族,二十家为閭,五家为比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