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心贯芽卉,影响於形声

根心贯芽卉,影响於形声

诗句读音
影响於形声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yǐng xiǎngxíng shēng
根心贯芽卉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上七尾
拼音: gēn xīnguànyáhuì

根心贯芽卉,影响於形声释义

【影响】声。多用以形容感应迅捷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惠迪吉,从逆凶,惟影响。”孔传:“吉凶之报,若影之随形,响之应声,言不虚。”隋李谔《上隋高祖革文华书》:“下民从上,有同影响,争骋文华,遂成风俗。”宋叶适《大祥设醮青词》:“母亡子在,徒想音容;祝孝嘏慈,岂迷影响?”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商战》:“至於今则轮舟、火车,飞輓无难,电报、邮传,捷如影响。”2.呼应;策应。《宋书·谢晦传》:“姦臣王弘等窃弄威权,兴造祸乱,遂与弟华内外影响,同恶相成,忌害忠贤,图希非望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太清元年》:“愿陛下速敕境上,各置重

【形声】形体和声音;形迹声响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夫善恶之相从,如景乡之应形声也。”《正诬论》:“夫吉凶之与善恶,犹善恶之乘形声,自然而然,不得相免也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四》:“我居君家四十年,不肯一露形声,故不知有我。”2.犹声势。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张氏以吾新平陈安,师徒殷盛,以形声言之,非彼五郡之众所能抗也。”3.六书之一。意符和声符并用的构字法,亦称象声、谐声。汉许慎《<说文解字>叙》:“形声者,以事为名,取譬相成,‘江’、‘河’是也。”参见“六书”。汉

【根心】。《后汉书·宋弘传论》:“夫器博者无近用,道长者其功远,盖志士仁人所为根心者也。”明张居正《两宫尊号议》:“臣仰见我皇上,大孝根心,纯切恳至,臣连日方欲以此上请。”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袁了凡》:“故人之行善,利人者公,公则为真;利己者私,私则为假。又根心者真,袭跡者假。”

【贯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音瓘。《說文》貫,錢貝之貫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京師之錢累百鉅萬,貫朽而不可校。又《博雅》穿也。《五經文字》旣穿曰貫。《易·剝卦》貫魚。《釋文》貫,穿也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豈不同條共貫與。《註》貫者,聮絡貫穿。又中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不貫不釋。《註》貫,猶中也。又《穀梁傳·昭十九年》羈貫成童。《註》羈貫,謂交午剪髮以爲飾。又《晉書·文苑傳》架彼辭人,共超淸貫。《正字通》侍從之官曰淸貫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趙相貫高。《古音略》貫高之貫,音冠。又《博雅》累也。又《韻府》本貫

【芽】《唐韻》五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牛加切,音衙。《說文》萌芽也。《禮·月令》是月也,安萌芽。《呂氏春秋》萌芽始震,凝寒不形。《關尹子·四符篇》核芽相生。又《博雅》始也。《參同契》隂陽之始,合黃芽。又《韻補》牛何切,音俄。《白居易·種桃歌》食桃種桃核,一年核生芽。去春已稀少,今春漸無多。又訛乎切,音吾。《揚雄·徐州箴》禍如丘山,本在萌芽。牧臣司徐,敢告僕夫。《唐韻古音》按《月令》《參同契》等書古音俱讀如吾,至《晉書》童謠,草木萌芽殺長沙,則轉爲今音矣。

【卉】《篇海》許偉切,音虺。衆也。百艸總名。《正字通》俗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