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音清丽,舞腰柔弱

歌音清丽,舞腰柔弱

诗句读音
舞腰柔弱平仄:仄 平 平 仄
拼音: 3yāoróu ruò
歌音清丽平仄:平 平 平 平
拼音: 1yīnqīng lì

歌音清丽,舞腰柔弱释义

【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文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罔甫切《正韻》罔古切,音武。《說文》舞樂也。《玉篇》足相背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樂師》凡舞,有帗舞,有羽舞,有皇舞,有旄舞,有干舞,有人舞。《左傳·隱五年》夫舞,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軍中無以爲樂,請以劒舞。又鍾體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鳧氏》銑閒謂之于,于上謂之鼓,鼓上謂之鉦,鉦上謂之舞。《註》此四名者,鍾體也。又變弄也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舞文巧詆。《又》舞知以御人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有舞師。又地名。《戰國策》秦繞舞陽之北,以東臨許,則南國必危矣。《前漢

【腰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消切《正韻》伊堯切,音要。《說文》身中也。象人要自之形。《徐曰》要爲中關,所以自持也。《玉篇》骻也。《釋名》腰,約也,在體之中,約結而小也。又馬名。《古今注》古駿馬有飛兔腰褭。又天下形勢亦稱腰。《戰國策》梁者,山東之腰也。 《玉篇》本作要。《廣韻》或作。

【柔弱】1.软弱,不刚强。《老子》: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三》:“鐸柔弱易制,中官贪之,先用鐸焉。”清钱泳《履园丛话·杂记上·裹足》:“盖妇女裹足,则两仪不完,两仪不完,则所生男女必柔弱男女一柔弱,而万事隳矣!”杨朔《樱花雨》:“君子是那样胆怯,那样柔弱,看不见自己的明天,更看不见日本的未来。”2.柔软,不坚硬。《隋书·隐逸传·徐则》:“﹝徐则﹞至于五更而死,支体柔弱如生,停留数旬,颜色无变。”唐杜甫《江头五咏·丁香》:“丁香体柔弱,乱结枝犹垫。”3.谓柔和谦顺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

【歌】〔古文〕可哥《唐韻》古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何切,音柯。《說文》詠也。《徐曰》長引其聲以詠也。《釋名》人聲曰歌。歌者,柯也。以聲吟詠上下,如草木有柯葉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兗冀言歌,聲如柯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。《正義曰》直言不足以申意,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。《禮·樂記》詩言其志也,歌詠其聲也。《又》歌之爲言也,長言之也。言之不足,故長言之。又曲合樂也。《詩·魏風》我歌且謠。《傳》曲合樂曰歌,徒歌曰謠。《疏》正義曰:謠旣徒歌,則歌不徒矣,故曰曲合樂曰歌。歌謠對文如此,散則歌爲總名,未必合樂也

【音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今切,音隂。《說文》聲也。生於心,有節於外,謂之音。宮商角徵羽,聲。絲竹金石匏土革木,音也。从言,含一。《書·舜典》八音克諧。《禮·樂記》變成方謂之音。《疏》方謂文章,聲旣變轉和合,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。音則今之歌曲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師》以六律爲之音。《疏》以大師吹律爲聲,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,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,謂之爲音。《詩序》情發於聲,聲成文,謂之音。《疏》此言聲成文謂之音,則聲與音別。樂記註:雜比曰音,單出曰聲。記又曰:審聲以知音,審音以知樂,則聲音樂三者不同,以聲

【清丽】清新华美。晋陆机《文赋》:“或藻思綺合,清丽千眠,炳若縟绣,悽若繁絃。”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下·吴通玄》:“通玄应文词清丽,登乙第。”王闿运《湘绮楼论唐诗》:“陈隋靡习,太宗已以清丽振之矣。”吕骥《学习和继承民间音乐的优秀传统》:“那些或者是雄浑的、或者是清丽的、或者是嘹亮的、或者是高亢的曲调……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乐观情绪。”2.犹清亮。旧题唐柳宗元《龙城录·明皇梦游广寒宫》:“又听音乐嘈杂,亦甚清丽。”宋柳永《少年游》词之五:“文谈閒雅,歌喉清丽,举措好精神。”3.清秀美丽。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祖鸿勋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