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城府寺俱灰烬,翻使夷人谩涕零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翻使夷人谩涕零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fānshǐyí rénmántì líng |
宫城府寺俱灰烬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gōng chéngfǔ sìjùhuī jìn |
宫城府寺俱灰烬,翻使夷人谩涕零释义
【翻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孚袁切《韻會》浮袁切《正韻》孚艱切,音番。《說文·新附字》飛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衆鳥翩翻。又《增韻》反覆也。通作幡。又通作反。又《韻補》叶孚愔切《鄭曼季·贈陸雲詩》鴛鴦于飛,徘徊翩翻。載頡載頏,命侶鳴羣。又《韻補》叶孚焉切,西京賦與旃同叶。 《集韻》或作飜。亦作拚。
【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士切《正韻》師止切,音史。令也,役也。《豳風》序:說以使民。《禮·曲禮》六十曰耆指使。《註》指事使人也。《管子·樞言篇》天以時使,地以材使,人以德使,鬼神以祥使,禽獸以力使。又《集韻》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。遣人聘問曰使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發一乗之使,下咫尺之書。又《鬼谷子抵巇篇》聖人者,天地之使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四時者,天之吏也。日月者,天之使也。又《諡法》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。 本作。《六書統》从人从事。令人治事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易·兌卦》悅以使民。〕 謹按
【夷人】指古代中国东部地区各部族之人。《书·泰誓中》:“受有亿兆夷人,离心离德。”孔颖达疏:“昭二十四年《左传》此文,服虔杜预以夷人为夷狄之人。”2.引申为对中国境内华夏族之外的各族人的通称。《墨子·鲁问》:“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……苟不用仁义,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?”明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史书占毕一》:“《尚书》、《春秋》,圣人之史也……《赵宋》、《辽》、《金》,夷人之史也:举其人,而史之得失,文之高下,瞭然矣。”3.对外国人的泛称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答法勖问》:“华民易於见理,难於受教,夷人易於受教,难於见理。”明
【涕零】泠”。流泪;落泪。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念彼共人,涕零如雨。”《隶释·汉巴郡太守樊敏碑》:“纪验期臻,奄曶臧形,凡百咸痛,士女涕泠。”宋王安石《寄吴氏女子》诗:“汝何思而忧?书每説涕零。”鲁迅《两地书·致许广平二二》:“两信均收到,一信中并有稿子,自然照例‘感激涕零’而阅之。”
【宫城】帝王或侯国宫室院落的城垣。《汉书·燕剌王刘旦传》:“大风坏宫城楼,折拔树木。”《晋书·荀奕传》:“时将缮宫城,尚书符下陈留王,使出城夫。”唐韩愈《河南府同官记》:“留守之官居禁省中,岁时出旌旗,序留司文武百官於宫城门外而衙之。”《宋史·职官志六》:“皇城司干当官七人,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、押班充。掌宫城出入之禁令,凡周庐宿衞之事,宫门启闭之节,皆隶焉。”元虞集《春云》诗:“春云漠漠度宫城,楼雪初融水未生。”汉
【府寺】公卿的官舍。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“戎朝于周,发币于公卿”杜预注:“朝而发币於公卿,如今计献诣公府卿寺。”唐孔颖达疏:“朝於天子,献国之所,亦发陈财币於公卿之府寺……自汉以来,三公所居谓之府,九卿所居谓之寺。”2.泛指高级官员的府邸或官署。《东观汉记·刘般传》:“时五校尉官显职閒,府寺宽敞,舆服光丽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治家》:“鄴下风俗,专以妇持门户,争讼曲直,造请逢迎,车乘填街衢,綺罗盈府寺。”清顾炎武《京阙篇》诗:“山陵东掖近,府寺后湖清。”
【俱】《唐韻》舉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恭于切,音拘。皆也。《孟子》父母俱存。又偕也,具也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孔子適周,魯君與之一乗車,兩馬,一豎子俱。又姓。南凉將軍俱延,唐江州監軍俱文珍。
【灰烬】1.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。三国魏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宗庙焚为灰烬,宫室变为蓁数。”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一:“封子积火自烧,而随烟气上下,视其灰烬,犹有其骨。”唐柳宗元《兴州江运记》:“由是转巨石,仆大水,焚以炎火,沃以食醯,摧其坚刚,化为灰烬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:“在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火烧过的灰烬、石块和兽骨。”2.谓烧成灰。北魏杨衒之《<洛阳伽蓝记>序》:“城郭崩毁,宫室倾覆,寺观灰烬,庙塔丘墟。”唐杜甫《火》诗:“青林一灰烬,云气无处所。”宋苏轼《次韵滕大夫沉香石》:“早知百和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