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车献策五十篇,玉札国体航化源

公车献策五十篇,玉札国体航化源

诗句读音
玉札国体航化源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二元
拼音: yù zháguó tǐhánghuà|huāyuán
公车献策五十篇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仙
拼音: gōng chēxiàn cèwǔshípiān

公车献策五十篇,玉札国体航化源释义

【玉札】道书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岂况金简玉札,神僊之经,至要之言。”唐刘禹锡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丹丘肃朝礼,玉札工紬绎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七:“此金简玉札,出自太上灵都之宫,刻玉为之。”2.对别人书信的敬称。唐皮日休《怀华阳润卿博士》诗之三:“数行玉札存心久,一掬云浆漱齿空。”3.植物名。即地榆,也叫玉豉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》:“《神仙服食经》云:地榆,一名玉札。北方难得……其实黑如豉,北方呼豉为札,当言玉豉。”4.药名。玉泉的别名。唐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

【国体】辅佐国君,犹人之有股肱,故称之为国体。《穀梁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大夫,国体也。”范宁注:“君之卿佐,是谓股肱,故曰国体。”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流业》:“其德足以厉风俗,其法足以正天下,其术足以谋庙胜,是谓国体,伊尹、吕望是也。”2.国家的典章制度;治国之法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儒林之官,四海渊原,宜皆明於古今,温故知新,通达国体,故谓之博士。”宋陆游《谢台谏启》:“望重朝纲,学通国体。”清姚莹《与陆制军书》:“国体具存,纪纲不紊。”3.国家或朝廷的体统、体面。《明史·徐溥传》:“外国相侵,有司檄諭之足矣,

【航】《廣韻》胡郞切《集韻》寒剛切,音筕。《廣韻》船也。《集韻》方舟也。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賢主之用人也,猶巧工之制木也,大者以爲舟航柱梁。《註》方兩小船,與共濟爲航也。《張衡·思賦》譬臨河而無航。又《字彙補》禹航,地名。今餘杭也。又通作杭。《詩·衞風》誰渭河廣,一葦杭之。《註》杭,度也。zdic.net漢典

【化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呼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火跨切,花去聲。《說文》化,敎行也。《增韻》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。躬行于上,風動于下,謂之化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我無爲而民自化。又以德化民曰化。《禮·樂記》化民成俗。又《韻會》天地隂陽運行,自有而無,自無而有,萬物生息則爲化。又泛言攺易,亦曰變化。《易·繫辭》擬議以成其變化。又貨賄貿易曰化。《書·益稷》懋遷有無化居。又革物曰化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合天地之化。《註》能生非類曰化。《疏》鳩化爲鷹之類。皆身在而心化。若化爲鴽,雀化爲蛤蜃之等,皆據身亦化,故云能生非類

【源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愚袁切,音元。《說文》水泉本也。《禮·月令》爲民祈祀山川百源。《註》衆水始出爲百源。又水名。《水經注》沁水東與丹水合,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,俗謂之源源水。又姓。《北魏書·源賀傳》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,魏大武謂之曰:與卿同源,可爲源氏。 《韻會》本作厵,篆省作原。

【公车】君主的兵车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公车千乘,朱英緑縢,二矛重弓。”郑玄笺:“兵车之法,左人持弓,右人持矛。”孔颖达疏:“公之兵车有千乘矣。”2.官车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:“巾车掌公车之政令。”郑玄注:“公,犹官也。”《后汉书·霍谞传》:“服闕,公车徵,再迁北海相,入为尚书僕射。”唐元结《黍官引》:“公车诣魏闕,天子垂清问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偕计》:“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,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。”3.汉代官署名。为卫尉的下属机构,设公车令,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。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,经由此处受理。后以指此类

【献策】犹献计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傅嘏传》:“时论者议欲自伐吴,三征献策各不同。”唐李端《送郭良辅下第东归》诗:“献策不得意,驰车东出秦。”宋苏轼《过岭寄子由》诗:“投章献策谩多谈,能雪寃忠死亦甘。”清冯桂芬《怀人》诗:“献策归来恋旧林,循陔至乐胜朝簪。”

【十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是執切《集韻》寔入切《正韻》寔執切,音拾。《說文》十,數之具也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具矣。易,數生于一,成于十。《易·繫辭》天九地十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利不十者,不易業。又通作什。《孟子》或相什百。《前漢·谷永傳》天所不饗,什倍於前。《枚乗傳》此其與秦地相什,而功相百。又《韻會》令官文書借作拾。又《陸游老學菴筆記》轉平聲,可讀爲諶。白樂天詩:綠浪東西南北路,紅欄三百九十橋。宋文安公宮詞:三十六所春宮館,一一香風送管絃。鼂以道詩:煩君一日殷勤意,示我十年感遇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