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烈尚书孙,琢磨风雅言

功烈尚书孙,琢磨风雅言

诗句读音
功烈尚书孙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gōng4shàng shū1|4
琢磨风雅言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二十二元
拼音: zuó mofēng yǎyán

功烈尚书孙,琢磨风雅言释义

【功】《唐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公。《說文》以勞定國曰功。从力,工聲。《廣韻》功績也。《書·禹謨》九功惟敘。又自以爲功曰功之。《史記·信陵君傳》公子乃自驕而功之,竊爲公子不取也。又功,毛詩作公。《詩·小雅》以奏膚公。《註》功也。又《韻會》大功,小功,喪服名。謂治布有精麤之分。或作紅。史記漢書,大功小功,作大紅小紅。又《廣韻》漢複姓。《何氏姓苑》漢營陵令成功恢。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。又《韻補》叶姑黃切,音光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信直退而毀敗兮,虛僞進而得當。追悔過之無及兮,豈盡忠而有功。又叶居銀切,音巾。

【烈】〔古文〕煭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良辥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蘖切,音列。《說文》火猛也。《玉篇》熱也。《書·胤征》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又《詩·鄭風》火烈具舉。《傳》烈,列也。《箋》列人持火具舉,言衆同心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烈,業也。《書·伊訓》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。《傳》湯有功烈之祖,故稱焉。又《詩·小雅》烝衎烈祖。《箋》烈,美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烈,光也。《詩·周頌》休有烈光。又《爾雅·釋訓》烈烈,威也。《詩·小雅》烈烈征師。《箋》烈烈,威武貌。又《詩·小雅》憂心烈烈。《箋》烈烈,憂貌。又《詩·小雅》南山烈烈。《傳

【尚书】战国时,或称掌书,尚即执掌之义。秦为少府属官,汉武帝提高皇权,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,掌管文书奏章,地位逐渐重要。汉成帝时设尚书五人,开始分曹办事。东汉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,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。魏晋以后,尚书事务益繁。隋代始分六部,唐代更确定六部为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。从隋唐开始,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,尚书省即其中之一,职权益重。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,行政全归尚书省。元代存中书省之名,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。明初犹沿此制,其后废去中书省,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,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,清

【孙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思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昆切,音飱。《說文》子之子也。从子从系。系,續也,言順續先祖之後也。《爾雅·釋親》子之子爲孫,孫之子爲曾孫。《朱子曰》曾,重也,自曾孫以至於無窮,皆得稱之也。又凡臨祭祀,內事曰孝孫,外事曰曾孫。《詩·小雅》神保是饗,孝孫有慶。《書·武成》告於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,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。又物再生亦曰孫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司樂》孫竹之管。《註》竹枝根之末生者。又《番禺志》稻再生曰稻孫。又織女曰天孫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織女,天帝孫也。又《博物志》岱嶽亦名天孫。又靑海旁馬多龍種,

【琢磨】雕刻和磨治玉、石。《荀子·大略》:“人之於文学也,犹玉之於琢磨也。”《史记·礼书》:“情好珍善,为之琢磨圭璧,以通其意。”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委羽山》:“洞之侧产方石,周正光泽,五色错杂,虽加琢磨,殆不是过。”清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万年桥》:“明严嵩见其石色莹洁,琢磨工整而爱之。”2.比喻修养德业,研讨义理,修饰诗文等。南朝齐王融《三月三日曲水诗序》:“斧藻至德,琢磨令范。”宋王安石《送石赓归宁》诗:“稍出平生言,道艺相琢磨。”元王旭《中和书院书记》:“孝弟忠信,以立其本;诗书礼乐,以明其用。切磋琢磨,以致其

【风雅】诗经》中的《国风》和《大雅》、《小雅》。亦用以指代《诗经》。汉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临之以《王制》,考之以《风》《雅》。”唐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六:“别裁伪体亲《风》《雅》,转益多师是汝师。”清王晫《今世说·文学》:“曹秋岳称李天才长律诗云:《风》《雅》以来,仅有斯製。”2.指诗文之事。南朝梁萧统《<文选>序》:“故风雅之道,粲然可观。”五代齐己《送僧游龙门香山寺》诗:“且寻风雅主,细看乐天真。”清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幽怪一·狐仙谈历代丽人》:“黔中某孝廉以博学高才,主持风雅。”3.风流儒雅。晋陆机《辩亡论上》

【言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軒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魚軒切,平聲。《說文》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《周禮·大司樂註》發端曰言,答述曰語。《釋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書·湯誓》朕不食言。《傳》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鄕八糾萬民,七曰造言之。《註》譌言惑衆也。《論語》寢不言。《註》自言曰言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貌言華也,至言實也,苦言藥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書·徐伯彥傳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辭章也。《書·洪範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《疏》言者,道其語有辭章也。《禮·曲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