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名一世事,兴废岂人谋
功名一世事,兴废岂人谋释义
【功名】1.功业和名声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削迹损势,不为功名。”成玄英疏:“削除圣迹,损弃权势,岂存情於功绩,以留意於名誉!”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吾幽囚受辱,鲍叔不以我为无耻,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。”宋岳飞《满江红》词:“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”续范亭《莫干山》诗:“寳剑不存池水沸,三十功名赋等闲。”2.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三:“不以功名为念,五经三史何曾想。”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三》:“朴者株守课册,以求功名,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。”巴金《家》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世事】指士农工商各自具备的技艺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世事教能,则民不失职。”郑玄注:“世事,谓士农工商之事。”孙诒让正义:“事谓道艺曲艺之等,四民皆有之。”2.指世代相传的专业,如巫、医、卜筮等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十有一曰世事。”孙诒让正义引蒋载康云:“世事,累世专业相传,凡巫、医、卜筮诸艺事。”3.时事;世上的事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虑世事之变,讨正法之本,求使民之道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上称帝嚳,下道齐桓,中述汤武,以刺世事。”宋陆游《书愤》诗:“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”叶
【兴废】,兴亡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三代兴废,未有不由此者也。”唐温庭筠《开圣寺》诗:“犹有南朝旧碑在,敢将兴废问渔翁。”陈毅《游晋祠》诗:“帝王兴废长已矣,人民世纪金不换。”2.指兴复废毁的事物。南朝齐王融《永明九年策秀才文》:“舄卤可腴,恐时无史白,兴废之术,矢陈厥谋。”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【人谋】1.谓与众人商议谋划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。”王弼注:“人谋,况议於众以定失得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圣人欲举事之时,先与人众谋图,以定得失。”2.众议;人的谋划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赞》:“灵庆既启,人谋咸赞。”唐杜甫《石犀行》诗:“先王作法皆正道,诡怪何得参人谋。”3.指人为的努力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曹操比於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,然操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,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”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