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能揭正理,开此一世惷

公能揭正理,开此一世惷

诗句读音
公能揭正理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gōng néngjiē|qìzhèng|zhēnglǐ
开此一世惷平仄:平 仄 平 仄
韵脚:上十七準
拼音: kāicǐyī shìchǔn

公能揭正理,开此一世惷释义

【公能】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顺帝纪》:“峻(任峻)以公能,召拜选。文武吏各尽其用,发剔姦盗,不得旋踵,民间皆畏之。”《北史·辛雄传》:“自后每有疑议,雄(辛雄)与公卿驳难,事多见从。於是,公能之名甚盛。”

【揭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謁切,音訐。《說文》高舉也。或作。又《唐韻》基竭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傑切,音朅。義同。或作担。又作拮。又與偈通。車疾貌。《王應麟·詩攷》韓詩,匪車揭兮,見漢書王吉傳。又《唐韻》渠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巨列切,音傑。與同。或作搩。《增韻》舉而豎之也。《前漢·項傳贊》揭竿爲旗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豫章珍館,揭焉中峙。又擔也,負也。《戰國策》馮煖于是乗其車,揭其劒。《史記·東方朔傳》數賜縑帛,擔揭而去。又姓。《前漢·功臣表》安道侯揭陽定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其謁切,音碣。亦擔也

【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盛切,音政。《說文》是也。从止一以止。《註》守一以止也。《新書·道術篇》方直不曲謂之正。《易·乾卦》剛健中正。《公羊傳·隱三年》君子大居正。又備也,足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各正性命。《書·君牙》咸以正罔缺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正,長也。《郭註》謂官長。《左傳·隱六年》翼九宗五正。《杜註》五正,五官之長。又《昭二十九年》木正曰句芒,火正曰祝融,金正曰蓐收,水正曰冥,土正曰后土。又官名。《禮·王制》史以獄成告於正。《鄭註》正,於周鄕師之屬,今漢有正平丞,秦所置。又朼載也。《周禮·夏

【理】《唐韻》良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里。《說文》治玉也。《徐曰》物之脈理,惟玉最密,故从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夏桀之時,金積折廉,璧襲無理。《註》用之煩數,皆鈍而無文。又《說文徐註》治玉治民皆曰理。《書·周官》論道經邦,燮理隂陽。《前漢·循吏傳》政平訟理。又《玉篇》正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先王疆理天下。《註》理,正也。又《玉篇》道也。《廣韻》義理。《易·繫辭》易而天下之理得矣。《史記·平原君傳》謂公孫龍曰: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。其人理勝於辭,公辭勝於理,辭勝於理,終必受詘。《皇極經世》天下

【开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苦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哀切,音侅。《說文》張也。《廣韻》解也。《韻會》啟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闢也。又《五音集韻》通也。《易·乾卦疏》亨通也。會合萬物,令使開通而爲亨也。又發也。《禮·學記》故君子之敎喻也。開而勿達。《註》開謂發頭角。《疏》但爲學者,開發大義頭角而已。又釋也。《易·乾坤卦文言疏》諸卦及爻,皆從乾坤而出,故特作文言,以開釋之。《書·多方》殄戮多罪,亦克用勸,開釋無辜,亦克用勸。又《韻會》條也。又始也。《後漢·馮衍傳》開歲發春兮,百卉含英。《註》開、發,皆始也。《禮·檀弓》曩者爾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一世】犹一代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一世无道,国未艾也。”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“昭釐侯一世之明君也;申不害一世之贤士也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夫匈奴难得而制,非一世也。行盗侵驱,所以为业也。”《新唐书·郭子仪传赞》:“权倾天下而朝不忌,功盖一世而上不疑。”2.三十年。汉王充《论衡·宣汉》:“孔子所谓一世,三十年也。”唐权德舆《古兴》诗:“人生大限虽百岁,就中三十称一世。”《宋史·张咏传》:“初,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。霖隐不仕,咏既显,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,至是来謁。閽吏白傅霖请见,咏责之曰:‘傅先生天下贤士

【惷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尹切,音蠢。《說文》亂也。从心春聲。通作蠢。《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》鄭子太叔曰:今王室實惷惷焉。《註》惷惷,動擾貌。今俗本作蠢。◎按周禮司刺,三赦曰惷愚。惷字乃丑江,丑用二切,謂生而癡騃,與不識異義者,在三赦之內也。與憃字不同。字彙引周禮惷愚於此惷字之下,誤。憃,chōnɡ,愚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