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神禹之苗裔兮,肇子爵而鄫封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公神禹之苗裔兮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二齊 拼音: gōngshényǔzhīmiáo yìxī |
肇子爵而鄫封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三鍾 拼音: zhàozǐ juéérzēngfēng |
公神禹之苗裔兮,肇子爵而鄫封释义
【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工。《說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猶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韓非曰》自營爲厶,背厶爲公。《徐曰》會意。《爾雅·釋言》無私也。《書·周官》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之行,天下爲公。《註》公猶共也。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庸建爾于上公。又三公官名。《韻會》周太師,太傅,太保爲三公。漢末大司馬,大司徒,大司空爲三公。東漢太尉,司徒,司空爲三公。又官所曰公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家公執
【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食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乗人切,音晨。《說文》天神,引出萬物者也。《徐曰》申卽引也,天主降氣,以感萬物,故言引出萬物。又《皇極經世》天之神棲乎日,人之神棲乎目。又神明。《書·大禹謨》乃聖乃神。《孔傳》聖無所不通,神妙無方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不測之謂神。《王弼云》神也者,變化之極,妙萬物而爲言,不可以形詰。《孟子》聖而不可知之謂神。又鬼神。陽魂爲神,隂魄爲鬼。氣之伸者爲神,屈者爲鬼。又諡法。《史記》民無能名曰神。又姓。漢騎都尉神矅。又升人切,音伸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神荼副焉。《註》海中神名。神,音
【禹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王矩切,音羽。夏王號。《顏師古·曰》禹湯皆字,三王去唐之文,從高古之質,故夏商之王皆以名爲號。又姓。《王憎孺·百家譜》蘭陵蕭道游娶禹氏。又諡法。《史記·裴註》受禪成功曰禹。《書疏》淵源流通曰禹。又《玉篇》舒也。又《說文》蟲也。
【之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止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眞而切,音枝。《說文》出也,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適也,往也。《禮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氣,則無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禮·大學》之其所親愛而辟焉。《註》之,適也。《朱傳》猶於也。又語助辭。《書·金縢》禮亦宜之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語尾,或層出。如毛詩我之懷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,六句九之字,常華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南》之子于歸。《註》之子,是子也。又變也。《
【苗裔】1.子孙后代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”王逸注:“苗,胤也;裔,末也。”朱熹集注:“苗裔,远孙也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论》:“汉兴九十有餘载,天子将封泰山,东巡狩至河南,求周苗裔,封其后嘉三十里地,号曰周子南君,比列侯,以奉其先祭祀。”《新唐书·窦建德传》:“竇建德,贝州漳南人,世为农,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。”2.引申指学术上派生之支流。清龚自珍《六经正名》:“《孝经》者,曾子以后,支流苗裔之书,平易汎滥,无大疵,无閎意妙指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续编》卷一:“诗餘者,古诗之苗裔
【兮】《唐韻》胡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弦雞切,音奚。《說文》語有所稽也。从丂八,象氣越丂也。《徐曰》爲有稽考,未便言之。言兮則語當駐,駐則氣越丂也。《增韻》歌辭也。又通作猗。《書·秦誓》斷斷猗,大學引作兮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我猶爲人猗。又與侯通。《史記·樂書》高祖過沛,詩三侯之章。《註》索隱曰:沛詩有三兮,故曰三侯,卽大風歌。《韻會》歐陽氏曰:俗作〈丷下丅〉。
【肇】《廣韻》治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直紹切,音趙。《說文》擊也。又《廣韻》始也。《書·舜典》肇十有二州。《傳》肇,始也。又《仲虺之誥》肇我邦于有夏。《傳》始我商家國于夏世。又正也。《齊語》竱本肇末。《註》竱,等也。肇,正也。謂先等其本,以正其末也。又敏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肇,敏也。《書·酒誥》肇牽車牛,遠服賈。又長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肇,謀也。《詩·大雅》肇敏戎公,用錫爾祉。《傳》肇,謀也。《釋文》韓詩云:長也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華山靑水之東有山,名曰肇山。又與兆同。《詩·大雅》以歸肇祀。《傳》肇,始也。始
【子爵】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。
【鄫】《唐韻》疾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慈陵切,音繒。《說文》姒姓國,在東海。《春秋·僖十四年》使鄫子來朝。《註》鄫國,今琅邪鄫縣。又鄭地。《春秋·襄元年》仲孫蔑會齊崔杼、曹人、邾人、杞人次于鄫。《註》鄫,鄭地。在留襄邑縣東南。漢典考證:〔《春秋·僖四年》鄫子來朝。《註》鄫國,在琅邪鄫縣。〕 謹照原文四年改十四年。鄫字上增使字。註在字改今字。 考證:〔《春秋·僖四年》鄫子來朝。《註》鄫國,在琅邪鄫縣。〕 謹照原文四年改十四年。鄫字上增使字。註在字改今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