恭想皇灵天阙上,归疆犹惜洛阳花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归疆犹惜洛阳花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九麻 拼音: guījiāng|qiángyóuxīluò yánghuā |
| 恭想皇灵天阙上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六養 拼音: gōngxiǎnghuáng língtiān quèshàng|shǎng |
恭想皇灵天阙上,归疆犹惜洛阳花释义
【疆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良切,音薑。《說文》本作畺,界也。《易·坤卦》坤厚載物,德合无疆。《書·泰誓》我武惟揚,侵于之疆。《詩·小雅》萬壽無疆。《箋》疆,竟界也。《左傳·桓十七年》夏,及齊師戰於奚,疆事也。《註》爭疆界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迺疆迺理。《朱註》疆謂畫其大界。《左傳·宣八年》楚伐舒蓼滅之,楚子疆之。《註》正其界也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夏官》掌疆。《疏》掌守疆界,亦是禁戒之事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彊。《賈誼·新書》衞侯名辟彊。辟彊,天子之事也。諸侯弗得用,衞侯更名燬。又或作壃。《史記·晉世家》出壃乃
【犹】《集韻》尤救切,音宥。獸名。(猶)《唐韻》以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夷周切,音由。《說文》玃屬。从犬,酋聲。《集韻》居山中,聞人聲豫登木,無人乃下。世謂不決曰猶豫。或作。《爾雅·釋獸》猶如麂,善登木。《註》健上樹。《禮·曲禮》所以使民決嫌疑,定猶與也。《疏》猶與,二獸,皆進退多疑。人多疑惑者似之,故謂之猶與。《淮南子·兵略訓》擊其猶猶,凌其與與。又《說文》隴西謂犬子爲猶。又《廣韻》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寔命不猶。《傳》猶,若也。又《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猶。《禮·喪服》兄弟之子猶子也。又《集韻》可止之辭也。《詩·
【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積切,音昔。《說文》痛也。从心昔聲。《廣韻》悋也。《增韻》憐也,愛也。一曰貪也。又叶息約切,音削。《曹植·贈丁儀詩》思慕延陵子,寶劒非所惜。子其寧爾心,親交義不薄。
【洛阳】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,故称。明徐渭《牡丹赋》:“何名花之盛美,称洛阳为无双,东青州而南越,曾不足以頡頏。”清黄宗羲《小园记》:“因买瓦盆百餘,以植草花。水僊、艾人、芳洲、洛阳、茉莉、真珠、烟蒲、石竹。”参见“洛阳花”。
【花】〔古文〕蘤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正字通》草木之葩也。《歐陽修·花品序》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,稱牡丹則直曰花。又地名。《廣州志》南海縣有花田。又姓。唐有花驚定。《杜甫詩》成都猛將有花卿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有尚書郞花尹。又《韻補》音訶。《棗據詩》延首觀神州,廻晴盻曲阿。芳林挺修榦,一歲再三花。 《說文》本作華。榮也。从艸,鄭氏曰:,象華葉垂敷之形,亏象蔕萼也。《唐韻古音》按花字,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,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,或是後人攺易。唯《後漢書·李諧·述身賦》曰:樹先春而動色,草迎歲而發花。
【恭】《廣韻》九容切《集韻》居容切,音供。《說文》肅也。《書·洪範》貌曰恭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恭敬,撙節退讓以明禮。《疏》在貌爲恭,在心爲敬。貌多心少爲恭,心多貌少爲敬。又《禮·玉藻》手容恭。《註》高且正也。又《論語》溫良恭儉讓。《疏》和從不逆謂之恭。又《周語》夙夜恭也。《註》夙夜敬事曰恭。《釋名》恭,拱也,自拱持也。亦言供給事人也。又《書·太甲》接下思恭。《禮·少儀》賔客主恭。《註》以不驕慢爲恭。又奉也。《書·甘誓》今予惟恭行天之罰。《傳》恭,奉也。又《諡法》正德美容,敬順事上曰恭。又州名。梁州地,唐置恭州。又
【想】《廣韻》《正韻》悉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寫兩切,音鯗。《說文》冀思也。註希冀而思之也。《後漢·王霸傳》夢想賢士。《晉書·謝安傳》悠然遐想。又《增韻》意之也。物未至而意之也。又《周禮·春官》眡祲掌十輝之灋,以觀妖祥,辨吉凶。十曰想。《註》鄭司農云:想者,輝光也。鄭康成曰:想雜氣有所似,可形想也。《六書精薀》心有所欲而思也。字意从心从相,言有所著也。
【皇灵】先。汉蔡邕《文范先生陈仲弓铭》:“君秉皇灵之清和,受明哲之上姿。”2.指天帝。三国魏曹植《怨歌行》:“皇灵大动变,震雷风且寒。”晋陆云《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》:“皇灵靡顾,大命奄臻。”《旧唐书·肃宗纪》:“知皇灵睠命,不敢违而去之。”3.指皇帝。《文选·谢灵运<拟魏太子“邺中集”诗·王粲>》:“上宰奉皇灵,侯伯咸宗长。”刘良注:“皇灵,谓献帝。”
【天阙】1.天上的宫阙。南朝宋颜延之《为织女赠牵牛》诗:“惭无二媛灵,託身侍天闕。”2.天子的宫阙,亦指朝廷或京都。《宋书·桂阳王休范传》:“便当投命有司,谢罪天闕。”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闻义里》:“惠生在乌场国二年,至正光三年二月,始还天闕。”唐韩愈《赠刑部马侍郎》诗:“暂从相公平小寇,便归天闕致时康。”清吴伟业《题崔青蚓洗象图》诗:“十丈黄尘向天闕,霜天夜踏宫墙月。”3.指两峰对峙之处。因其形似双阙,故称。南朝陈徐陵《劝进梁元帝表》:“何必西瞻虎踞,乃建王宫;南望牛头,方称天闕。”唐杜甫《游龙门奉先寺》诗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