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议今如此,登坛到即行

公议今如此,登坛到即行

诗句读音
登坛到即行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十一唐
拼音: dēng tándàojíháng|xíng
公议今如此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gōng yìjīnrú cǐ

公议今如此,登坛到即行释义

【登坛】1.登上坛场。古时会盟、祭祀、帝王即位、拜将,多设坛场,举行隆重的仪式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臧洪传》:“昔张景明亲登坛喢血,奉辞奔走,卒使韩牧让印,主人得地。”《文选·陆倕<石阙铭>序》:“命旅致屯云之应,登坛有降火之祥。”李善注:“登坛,祭天也。”《文选·袁宏<三国名臣序赞>》:“然而杜门不用,登坛受讥。”李善注:“《江表传》曰:‘权既即尊位,请会百官,归功周瑜……’然登坛,即位之时也。”《后汉书·献帝纪》“皇帝逊位,魏王丕称天子”李贤注引晋袁晔《献帝春秋》:“乃为坛於繁阳故城,魏王登坛,受皇帝璽綬。”《晋

【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,音倒。《爾雅·釋詁》到,至也。《疏》到者,自遠而至也。《詩·大雅》靡國不到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。

【即】《玉篇》卽今作即。漢典考證:〔《管子·弟子職》左手執燭,右手執卽。《註》卽,作焱。〕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。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。卽作焱非管子註文,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。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。考證:〔《管子·弟子職》左手執燭,右手執卽。《註》卽,作焱。〕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。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。卽作焱非管子註文,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。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。

【行】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何庚切,音蘅。《說文》人之步趨也。《類篇》从彳从亍。《韻會》从彳,左步。从亍,右步也。左右步俱舉,而後爲行者也。《爾雅·釋宮》堂上謂之行,堂下謂之步。《釋名》行,伉也,伉足而前也。又《廣韻》適也,往也,去也。又《增韻》路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其祀行。《註》行,在廟門外之西,爲軷壤,高二寸,廣五寸,輪四尺,設主軷上。又道也。《晉語》下有直言,臣之行也。又五行。《書·洪範》我聞在昔,鯀陻洪水,汨其五行。《韻會》五行,運于天地閒,未嘗停息,故名。又行人,官名。《廣韻》周有大

【公议】1.见“公义”。2.按公利标准而议论;公众共同评论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彼又使譎诈之士……使诸侯淫説其主,微挟私而公议。”宋司马光《刘道原<十国纪年序>》:“道原公议其得失无所隐,恶之者侧目,爱之者寒心。”《明史·外国传一·朝鲜》:“昖卒。光海君琿自称署国事,遣陪臣来讣,且请諡。帝恶其擅,不允,令该国臣民公议以闻。”叶圣陶《多收了三五斗》:“我们同行公议,这两天的价钱是糙米五块,谷三块。”漢

【今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金。《說文》是時也。《廣韻》對古之稱。《詩·召南》迨其今兮。《毛傳》今,急辭也。《朱傳》今,今日也。不待吉也。又《圓覺經》無起無滅,無去來今。《註》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。又《韻補》叶居靑切,音京。《詩·周頌》有椒其馨,胡考之寧。匪且有且,匪今斯今。又叶居良切,音姜。《易林》庭爎夜明,追古傷今。陽弱不制,隂雄坐房。 从亼會意。,古文及字。巳往爲古,逮及爲今。

【如此】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如此,则国之灭亡无日矣。”唐杜甫《房兵曹胡马》诗:“驍腾有如此,万里可横行。”毛泽东《沁园春·雪》词: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”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