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倚樯竿竚归雁,西风嫋嫋露溥溥
共倚樯竿竚归雁,西风嫋嫋露溥溥释义
【西风】1.西面吹来的风。多指秋风。唐李白《长干行》:“八月西风起,想君发扬子。”清陈维崧《百字令·送周求卓之任荥阳》词:“西风夕照,老鸦啼上枯树。”2.喻一种势力或倾向。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。《红楼梦》第八二回:“但凡家庭之事,不是东风压倒西风,就是西风压倒东风。”贺敬之《伟大的祖国》诗:“看牛鬼蛇神,正节节溃败,东风浩荡西风衰。”
【露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路。《說文》潤澤也。从雨路聲。《玉篇》天之津液,下所潤萬物也。《釋名》露,慮也。覆慮物也。《大戴禮》陽氣勝,則散爲雨露。《五經通義》和氣津凝爲露。《蔡邕·月令》露者,隂之液也。《白虎通》露者,霜之始。《禮·月令》孟秋,白露降。《詩·召南》厭浥行露。《箋》厭浥然濕,道中始有露,謂二月中嫁娶時也。又《小雅》英英白雲,露彼菅茅。《屈原·離騷》朝飮木蘭之墜露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覆露萬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覆,也。露,膏澤也。《春秋緯》武露布,文露沉。《註》甘露降其國,布散
【溥】《唐韻》滂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頗五切《正韻》滂五切,音普。《說文》大也。《增韻》徧也。《詩·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又通作普。《詩·小雅》溥天之下。《孟子》引《詩》作普。又《集韻》芳無切,音敷。與旉同。布也。《禮·祭義》溥之而橫乎四海。又同敷。《書·禹貢》禹敷土。《荀子·成相篇》作禹溥土。又伴姥切,音簿。塗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伯各切,音博。水名。又《集韻》匹各切,音粕。溥漠,水貌。 《韻會》毛氏曰:从浦从寸。俗作漙,非。
【共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用切,蛩去聲。《說文》同也。从廿卄。《徐曰》廿音入,二十共也,會意。《玉篇》同也,衆也。《廣韻》皆也。《增韻》合也,公也。《禮·王制》爵人于朝,與士共之。《史記·張釋之傳》法者,所與天下共也。又《唐韻》九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容切,音恭。《前漢·王褒傳》共惟秋法,五始之要。《註》服虔曰:共,敬也。師古曰:共,讀曰恭。又姓。《氏族略》以國爲氏。又地名。《詩·大雅》侵阮徂共。《韻會》阮國之地,在河內共城。又《集韻》古勇切《正韻》居竦切,恭上聲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垂作
【倚】《唐韻》於綺切《集韻》巨綺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隱綺切,音輢。因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又《左傳·昭五年》薳啓彊曰:設机而不倚,爵盈而不飮。又恃也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百姓罷極怨望,容容無所倚。又偏也,側也。《禮·問喪》居于倚廬。又倚瑟,合曲也。《前漢·張釋之傳》愼夫人倚瑟而歌。今塡詞家謂之倚聲。又姓。楚左史倚相之後。又《正韻》於戲切,音意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與奇同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倚魁之行。《註》引《揚子·方言》:秦晉之閒,凡物體不具謂之倚。又《莊子·天下篇》南方有倚人焉,曰黃繚。音義同畸。
【樯竿】船桅杆。唐刘禹锡《淮阴行》:“好日起檣竿,乌飞惊五两。”宋陆游《入蜀记》卷五:“倒檣竿,立艣牀。盖上峡惟用艣及百丈,不復张帆矣。”
【归雁】亦作“归鴈”。大雁春天北飞,秋天南飞,候时去来,故称“归雁”。汉苏武《报李陵书》:“岂可因归雁以运粮,託景风以餉军哉。”汉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归鴈鸣鵽,黄稻鱻鱼。”晋陆机《拟古》诗之十二:“飜飜归鴈集,嘒嘒寒蝉鸣。”唐王维《使至塞上》诗:“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