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职尽居清显地,崇儒同感圣明君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供职尽居清显地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:去六至 拼音: gòng zhíjìn|jǐnjūqīng xiǎndì|de |
崇儒同感圣明君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韵脚:上平二十文 拼音: chóngrútóng gǎnshèng míngjūn |
供职尽居清显地,崇儒同感圣明君释义
【供职】;尽责。汉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戒庶僚以夙会兮,僉供职而并讶。”晋潘岳《九品议》:“卑位下役,非为鄙愚,所以供职。”宋司马光《辞提举修实录札子》:“臣自受命以来,以衰羸多病,罕曾得到局供职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官制》:“司諫正言,非特旨供职,亦不任諫諍。”茅盾《动摇》十一:“久已被捕的三个人释放了,县长照旧供职。”2.清代京官考绩第三等之称。《清会典·吏部·考功清吏司》:“凡京察,堂官察其属之职而註考焉,一等曰称职,二等曰勤职,三等曰供职。”注:“守谨、才平、政平,或才长、政勤、守平为供职,列为三等。”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【居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九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斤於切,音車。《說文》凥處也。从尸,得几而止也。引孝經,仲尼凥,凥謂閒居,如此會意。今文作居。又《廣韻》安也。《書·盤庚》奠厥攸居。《禮·王制》凡居民,量地以制邑,度地以居民,地邑居民,必參相得。又《書·舜典》五宅三居。《註》三居,謂周之夷服,鎮服,蕃服也。又坐也。《論語·陽貨》居,吾語女。又積也,蓄也。《書·皋陶謨》懋遷有無化居。《註》化,易也。謂交易其所居積也。又《史記·平準書》富商穀百數,廢居,居邑。《徐廣註》廢居,貯蓄之名。有所廢,有所蓄,言乗時射利也
【清显】清要显达的官位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二二○引晋王朗之《遗从弟洽书》:“弟今二十九,便居清显要任。”宋范仲淹《依韵酬利钤辖马端左藏》:“滥登清显遇公朝,岂有才谋可致尧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胡四娘》:“程十餘年歷秩清显。”2.清晰明显。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:“这种新体赋篇幅短小,意思清显,少用典故。”王统照《雪后》:“全镇的房舍、树木,在白色积雪中映着,破晓的时候格外清显。”典
【地】〔古文〕埊埅嶳《廣韻》徒四切《集韻》大計切《韻會》徒二切《正韻》徒利切,音弟。《說文》元氣初分,重濁隂爲地,萬物所列也。《白虎通》地者,易也。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。《釋名》地,底也,其體底下,載萬物也。《易·說卦傳》坤爲地。《內經》岐伯曰:地爲人之下,太虛之中。黃帝曰:馮乎。曰:大氣舉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土訓掌道地圖,以詔地事,道地慝,以辨地物,而原其生,以詔地求。《博物志》地以名山爲輔佐,石爲之骨,川爲之脈,艸木爲之毛,土爲之肉。又第也,但也。《前漢·丙吉傳》西曹地忍之。又叶徒何切,音沱。《屈原·橘頌》
【儒】《唐韻》人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汝朱切,音襦。學者之稱。《揚子·法言》通天地人曰儒。《周禮·天官》四曰儒,以道得民。又侏儒,短人也。又侏儒,柱名,與株檽同。《韓愈·進學解》欂櫨侏儒。又與偄同。《隸釋魯峻孟郁》儒作偄。
【同感】同受感动。汉王充《论衡·顺鼓》:“假令一人击鼓,将耐令社与秦王同感。”2.指同样的感想或感受。鲁迅《三闲集·柔石作<二月>小引》:“大概明敏的读者,所得必当更多于我,而且由读时所产生的诧异或同感,照见自己的姿态的罢?”巴金《春》五:“觉新只在声音里听到了一点点寂寞和忧郁,这就引起了他的同感。”典
【圣明】,无所不知。封建时代称颂帝、后之词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利施后世,名称圣明。”汉荀悦《汉纪·平帝纪》:“闻太后圣明,安汉公至仁,天下太平。”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皇后》:“莫不叹服,以为圣明。”唐韩愈《论淮西事宜状》:“而陛下以圣明英武之姿,用四海九州之力,除此小寇,难易可知。”明陈大声《画眉序·元夜》套曲:“托赖着吾皇圣明,岁岁年年贺太平。”《平山冷燕》第一回:“臣夜观乾象,见祥云瑞靄,拱护紫微,喜曜吉星,照临黄道,主天子圣明,朝廷有道。”2.皇帝的代称。晋刘琨《劝进表》:“或多难以固邦国,或殷忧以
【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軍。《說文》尊也。从尹,發號,故从口。《白虎通》君者,羣也,羣下歸心也。《易·師卦》大君有命。《書·大禹謨》皇天眷命,奄有四海,爲天下君。又凡有地者,皆曰君。《儀禮·子夏傳》君,至尊也。《註》天子,諸侯,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。《晉語》三世仕家君之。又夫人亦稱君。《詩·鄘風》我以爲君。《傳》君國小君。《箋》夫人對君稱小君。《論語》邦君之妻,邦人稱之曰君夫人。稱諸異邦曰寡小君,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。又子稱父母曰君。《易·家人》家人有嚴君焉,父母之謂也。又子孫稱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