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中侍女减珠翠,雪里贫民得裤襦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宫中侍女减珠翠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gōng1|4shì nǚjiǎnzhū cuì |
雪里贫民得裤襦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虞 拼音: xuělǐpín míndé|děi|dekùrú |
宫中侍女减珠翠,雪里贫民得裤襦释义
【宫】《唐韻》居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雄切《正韻》居中切,音弓。《說文》室也。从宀,躳省聲。《白虎通》黃帝作宮室,以避寒暑。宮之言中也。《釋名》宮,穹也。屋見垣上穹隆然也。《詩·大雅》雝雝在宮。《周禮·內宰六宮註》婦人稱寢曰宮。宮者,隱蔽之言,天子謂之六寢。又《禮·儒行》儒有一畝之宮。《註》宮,牆垣也。《儀禮·士昏禮》母戒女曰:夙夜無違宮事,古者貴賤所居,皆得稱宮,至秦始定爲至尊所居之稱。又宗廟亦曰宮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用之,公侯之宮。《孔氏曰》可以奉祭祀曰事,祭必於宗廟曰宮,互見其義也。又學名。《禮·曲禮》諸侯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【侍女】古代宫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。唐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:“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。”唐温庭筠《郭处士击瓯歌》:“宫中近臣抱扇立,侍女低鬟落翠花。”清昭槤《啸亭续录·苏麻喇姑》:“苏麻喇姑,孝庄文皇后之侍女也。”2.婢女;女仆。唐谷神子《博异志·崔玄微》:“有緑裳者前曰‘某姓阳’,指一人曰‘李氏’……各有侍女辈。”清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晨起,仲仙率侍女至和桥观音堂圣王庙烧香。”郭沫若《星空·孤竹君之二子》:“他看见我们父亲的侍女,才满十五岁的孟姜--啊啊,可怜的孟姜!”3.旧指从事服务工作的
【减】《玉篇》古斬切,音減。俗減字。(減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斬切,音鹼。《說文》損也。《玉篇》少也,輕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主其減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番條之山,減水出焉。又岐山亦出減水,東南流注于江。又姓。《史記·酷吏傳》減宣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下斬切,音豏。又《集韻》公陷切,音。義同。 俗作减,非。(減)漢典考證:〔又姓。《前漢·酷吏傳》減宣。〕 謹按漢書作咸,史記作減。前漢改史記。 考證:〔又姓。《前漢·酷吏傳》減宣。〕 謹按漢書作咸,史記作減。前漢改史記。 zdi
【珠翠】1.珍珠和翡翠。妇女华贵的饰物。汉傅毅《舞赋》:“珠翠的皪而炤燿兮,华袿飞髾而杂纤罗。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杂说下》:“夫盛服饰者,以珠翠为先;工绘事者,以丹青为主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四回:“连忙过来见姑娘,见他头上略带着几枝内款时妆的珠翠。”冰心《六一姊》:“她们三个珠翠满头,粉黛俨然。”2.借指盛装女子。唐陆龟蒙《杂伎》诗:“六宫争近乘舆望,珠翠三千拥赭袍。”宋梅尧臣《和韵三和戏示》:“蓬蒿自有蒋生乐,珠翠寧容郑氏陪。”原注:“郑康成与卢子干同事马融,融后堂有珠翠之会,康成不得预焉。”清赵翼《陪松崖漕使
【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相絕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絕切,音。《說文》本作。凝雨。《元命包》隂凝爲雪。《釋名》雪,綏也。水下遇寒氣而凝,綏綏然下也。《埤雅》雪六出而成華,言凡草木華五出,雪華獨六出,隂之成數也。《詩·邶風》雨雪其雱。又《廣韻》除也。《韻會》洗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澡雪而精神。《戰國策》得賢士與共國,以雪先王之恥,孤之願也。又《廣韻》拭也。《家語》以黍雪桃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沛公遽雪足杖矛,曰:延客入。又小雪、大雪,節名。見《後漢·律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後漢·明帝紀註》天山卽祈連山。一名雪山。又陽春白雪,古
【里】《廣韻》良已切《集韻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裏。《爾雅·釋言》里,邑也。《詩·鄭風》將仲子兮,無踰我里。《傳》里,居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五家爲鄰,五鄰爲里。《前漢·法志》在壄曰廬,在邑曰里。《風俗通》五家爲軌,十軌爲里。里者,止也,五十家共居止也。又《正韻》路程,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。又憂也。《詩·大雅》瞻卬昊天,云如何里。《箋》里,憂也。又姓。《左傳·昭十七年》鄭之未災也,里析告子產。《註》里析,鄭大夫。又百里、相里,複姓。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子臧得罪而出,誘子華而殺之南里。《註》南里,鄭地。
【贫民】贫苦的人民。《管子·侈靡》:“巨瘞堷,所以使贫民也。”尹知章注:“瘞堷,谓壙中埋藏处深暗也。贫人虽无财而有力,故教之巨瘞堷以役其力也。”唐孙樵《书田将军边事》:“加以败卒贫民,持兵羣聚,因缘刼杀,官不能禁。”清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二:“吾乡贫民,冬月操作,怯寒僵手,则为地窖以居。”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一:“演古代罗马贫民革命,且有些英雄主义的色彩。”特指无固定职业而生活穷苦的人。如:城市贫民。2.使民贫穷。《管子·法法》:“贫民伤财,莫大於兵。”《淮南子·要略》:“厚葬靡财而贫民,服伤生而害事。”汉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襦】《唐韻》人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汝朱切,音儒。《說文》短衣也。《釋名》襦,耎也,言溫耎也。《急就篇註》短而施要曰襦。《禮·內則》衣不帛襦袴。又《釋名》單襦如襦而無絮也。又要襦,形如襦,其要上翹下齊要也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汗襦,自關而東謂之甲襦,魏宋楚之閒謂之襂襦。又《西京雜記》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蜡則作羅襦。又《韻會》或作。《晉書·劉弘傳》持更者羸疾無給韋袍複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