苟得而富贵,孰若甘贫贱

苟得而富贵,孰若甘贫贱

诗句读音
孰若甘贫贱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shú ruògānpín jiàn
苟得而富贵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gǒu deérfù guì

苟得而富贵,孰若甘贫贱释义

【孰若】比得上。表示反诘语气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庞公》:“夫保全一身,孰若保全天下乎?”唐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为两郎僮,孰若为一郎僮耶?”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官政二》:“与其害农,孰若取之於商贾?”明唐顺之《条陈蓟镇练兵事宜》:“与其惩既往之躭误,孰若慎将来之责成?”

【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沽三切,感平聲。《說文》美也。《徐曰》物之甘美者也。《韻會》五味之一。《正韻》甜也。《書·洪範》稼穡作甘。《傳》甘味生于百穀。《詩·衞風》誰謂荼苦,其甘如薺。《禮·月令》中央土,其味甘。又言之悅耳。亦曰甘。《左傳·昭十一年》幣重而言甘。又《詩·衞風》願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《傳》甘,厭也。《疏》謂思之不已,乃厭足於心,用是生首疾也。凡人飮食口,甘遂至于厭足,故云:甘,厭也。又《左傳·莊九年》管召,讎也。請受而甘心焉。《註》甘心,言欲快意戮殺之。又《易·臨卦》六三甘

【贫贱】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民恶贫贱,我富贵之。”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鲁连逃隐於海上,曰:‘吾与富贵而詘於人,寧贫贱而轻世肆志焉。’”唐崔颢《长安道》诗:“莫言贫贱即可欺,人生富贵自有时。”亦指贫贱之人。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然侠情高义,往往于贫贱求之。”

【苟得】得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临财毋苟得。”孔颖达疏:“非义而取,谓之苟得。”唐杜甫《前出塞》诗之九:“众人贵苟得,欲语羞雷同。”清黄鷟来《咏怀》之九:“小人务苟得,君子信艰贞。”

【富贵】1.富裕而显贵。犹言有财有势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商闻之矣: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。”唐韩愈《省试颜子不贰过论》:“不以富贵妨其道,不以隐约易其心。”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七:“他不求显达,不求富贵,书并不是他的干禄的工具。”2.使富裕而显贵。《管子·牧民》:“民恶忧劳,我佚乐之;民恶贫贱,我富贵之。”《汉书·窦婴传》:“梁人高遂乃説婴曰:‘能富贵将军者,上也;能亲将军者,太后也。’”《周书·文帝纪下》:“古之帝王所以外建诸侯内立百官者,非欲富贵其身而尊荣之,盖以天下至广,非一人所能独治,是以博访贤才,助己为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