挂冠不待年,亦岂为五斗

挂冠不待年,亦岂为五斗

诗句读音
挂冠不待年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一先
拼音: guà guānbù dàinián
亦岂为五斗平仄:仄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yìqǐ|kǎiwéi|wèiwǔ dǒu

挂冠不待年,亦岂为五斗释义

【挂冠】漢亦作“掛冠”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五》:“﹝逢萌﹞闻王莽居摄,子宇諫,莽杀之。萌会友人曰:‘三纲絶矣,祸将及人。’即解衣冠,挂东都城门,将家属客於辽东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逢萌》亦载此事。又,南朝梁陶弘景,于齐高帝作相时,曾被引为诸王侍读。他家贫,求作县令不得,乃脱朝服挂神武门,上表辞禄。见《南史·隐逸传下·陶弘景》。后因以“挂冠”指辞官、弃官。南朝梁沉约《和左丞庾杲之移病》:“挂冠若东都,山林寧復出。”宋叶适《祭韩子师尚书文》:“愤发挂冠,龠米自炊。”清李渔《玉搔头·分任》:“蒿目为时忧,年未艾,

【不待】1.用不着;不用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上》:“善人之与不善人,名分日离,不待审察而得也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周党》:“臣闻尧不须许由、巢父,而建号天下;周不待伯夷、叔齐,而王道以成。”唐韩愈《处士卢君墓志铭》:“处士少而孤,母夫人怜之,读书学文,皆不待强教,卒以自成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四回:“那死人,更不待説,漂的满河都是。”毛泽东《<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>的按语三八》:“现在我国不仅有许多到了学习年龄的儿童没有学校可进,而且还有一大批超过学龄的少年和青年也没有学校可进,成年人更不待说了。”2.不想;不愿意。

【年】漢典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考證:〔又叶禰因切,音民。〕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。謹照音義民改紉。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岂】《廣韻》袪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去幾切,音。《說文》還師振旅樂也。又欲也,登也。《徐曰》今借此爲語詞。《玉篇》安也,焉也。《廣韻》曾也。《增韻》非然之辭。《書·五子之歌》怨豈在明。《詩·召南》豈不夙夜。《傳》豈不,言有是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可亥切,音鎧。與凱愷通。軍勝之樂也。又樂也,和也。○按經傳凱歌、凱風、愷悌、樂愷皆借豈。古凱、愷、豈音義通,今分爲二。 《字彙》〈山下一〉从耑省。〈口下丷一〉从豆省。俗作山頭,非。《同文舉要》豈同剴,亦非。漢典考證:〔《說文》還師振樂也。〕 謹照原文振下增旅字。 考證:

【五斗】米”。2.即五星。《黄庭内景经·若得》:“三真扶胥共房津,五斗焕明是七元。”梁丘子注:“五斗,五星;七元,北斗也。”参见“五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