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曹权纪纲,行李半舟航

官曹权纪纲,行李半舟航

诗句读音
官曹权纪纲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guān cáoquánjì gāng
行李半舟航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xíng lǐbànzhōu háng

官曹权纪纲,行李半舟航释义

【官曹】机关;官吏办事处所。《东观汉记·光武纪》:“述(公孙述)伏诛之后,而事少閒,官曹文书减旧过半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若文章著述,犹择微相影响者行之,官曹文书,世间尺牘,幸不违俗也。”唐白居易《司马厅独宿》诗:“官曹冷似冰,谁肯来同宿?”宋范成大《次韵温伯谋归》:“官路驱驰易折肱,官曹随处是愁城。”元卢挚《青华观西轩》诗:“琳宇夏天晓,官曹今日闲。”

【权】《唐韻》巨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逵員切,音拳。《玉篇》稱錘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孔子陳後王之法,曰謹權量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,權輕重者不失黍絫。又經權。《易·繫辭》巽以行權。《註》權,反經而合道者也。又平也。《禮·王制》原父子之情,立君臣之義以權之。又權謀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中權後勁。《杜註》中軍制謀,精兵爲殿。又權柄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親權者不能與人柄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權輿,始也。《詩·秦風》于嗟乎,不承權輿。又攝官曰權。《鼠璞》權字唐始用之。韓愈權知國子博士,三歲爲眞。又國名。亦姓。《左傳·莊十八年》

【纪纲】1.网罟的纲绳。引申为纲领。《吕氏春秋·用民》:“用民有纪有纲,壹引其纪,万目皆起,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。为民纪纲者何也?”唐刘知几《史通·载言》:“夫方述一事,得其纪纲,而隔以大篇,分其次序,遂令披閲之者有所懵然。”2.法度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:“惟彼陶唐,有此冀方。今失厥道,乱其纪纲,乃底灭亡。”汉崔瑗《座右铭》:“世誉不足慕,唯仁为纪纲。”唐韩愈《杂说》之二:“善计天下者,不视天下之安危,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军机御史》:“有阑入者,即时纠劾,然后人不敢私謁,纪纲始严肃焉。”吴晗《“

【行李】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“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。”杜预注:“行李,使人。”《北史·贺兰祥传》:“既与梁通好,行李往来,公私赠遗,一无所受。”明刘基《春秋明经·卫人立晋》:“奈之何讨贼之后,遽尔相率自置其君,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,视周室如无人焉。”清郝懿行《证俗文》卷六:“古者行人谓之‘行李’,本当作‘行理’,理,治也。作‘李’者,古字假借通用。”参见“行理”。2.出使。《魏书·宗钦传》:“顷因行李,承足下高问,延佇之劳,为日久矣。”宋叶适《送戴料院》诗:“世路岂云极,念子行李频。”《明史·刘宗周传》:“

【半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博漫切,般去聲。《說文》物中分也。从八从牛。牛爲物大,可以分也。《易·繫辭》思過半矣。《禮·學記》不善學者,師勤而功半。《韓非子·內儲篇》疑也者,以爲可者半,不可者半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普半切,音泮。大片也。《前漢·李陵傳》令軍士人持二升糒,一半冰。《註》師古曰:半,讀曰判。判,大片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眠切,音鞭。《道藏謌》遊雲落太陽,颰景凌三天。千秋似淸旦,萬歲猶日半。

【舟航】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大者以为舟航柱梁,小者以为楫楔。”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汎舟航於彭蠡,浑万艘而既同。”唐白居易《登老君阁望洛城》诗:“中桥车马长无已,下渡舟航亦不閒。”清余怀《板桥杂记·珠市名妓》:“水阁外环列舟航如堵墻。”2.犹津梁。南朝梁沉约《答释法云书》:“实不刊之妙旨,万代之舟航。”唐杨炯《卧读书架赋》:“济笔海兮尔为舟航,骋文囿兮尔为羽翼。”3.拯济。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相国宋王天纵圣德,灵武秀世,一匡頽运,再造区夏,固以兴灭继絶,舟航沦溺矣。”4.比喻济世的良才。《晋书·刘弘陶侃等传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