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盖分行列,戎夷辨姓名
冠盖分行列,戎夷辨姓名释义
【戎夷】古民族名。泛指少数民族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中国戎夷,五方之民,皆有性也,不可推移。”《敦煌曲子词·望江南》:“若不远仗天威力,河湟必恐陷戎夷。”明李贽《覆梅客生书》:“士民仰盖公之卧治,戎夷赖李牧之在边。”2.谓艰险不宁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靖传》:“世路戎夷,祸乱遂合,駑怯偷生,自窜蛮貉。”
【辨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皮莧切《正韻》備莧切,音辯。《說文》判也。《廣韻》別也。《易·乾卦》問以辨之。《禮·學記》離經辨志。《註》辨,謂考問得其定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弊羣吏之治,六曰廉辨。《註》辨,謂辨然于事分明,無有疑惑也。又《韻會》牀足笫閒也。《易·剝卦》剝牀以辨。《疏》牀足之上,牀身之下,分辨處也。《程傳》牀之幹也。又變也。《楚辭·九辨註》辨者,變也。謂道德以變說君也。又井地之數也。《禮·王制·註》京陵之地,九夫爲辨,九辨而當一井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見切,音徧。與徧通。帀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萬民和喜,瑞應辨至。《
【姓名】。《孙子·用间》:“必先知其守将、左右、謁者、门者、舍人之姓名,今吾间必索知之。”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昔曾参之处费,鲁人有与曾参同姓名者杀人。”宋苏轼《送路都曹》诗引:“予幼时闻父老言,恨不问其姓名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回:“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,亦不详其姓名。”
【冠盖】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。冠,礼帽;盖,车盖。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於魏。”南朝梁沉约《少年新婚为之咏》:“自顾虽悴薄,冠盖曜城隅。”元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一折:“他辛勤十年书剑洛阳城,决峥嶸一朝冠盖长安道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梅》:“女奴数辈,捧一丽人出,僕从煊赫,冠盖甚都。”2.指仕宦,贵官。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冠盖如云,七相五公。”唐杜甫《梦李白》诗之二:“冠盖满京华,斯人独顦顇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六回:“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,他虽是小官,也懒和他相见。”叶楚伧《陶然亭》诗:“疮痍
【分】《唐韻》府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方文切,音餴。《說文》別也。从八刀,刀以分別物也。《易·繫辭》物以羣分。又《增韻》裂也,判也。又《廣韻》賦也,施也。《增韻》與也。又《玉篇》隔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一黍之廣爲一分。分者,自三微而成著,可分別也。又半也。《公羊傳·莊二年》師喪分焉。《荀子·仲尼篇》以齊之分,奉之而不足。又徧也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熟食者分,而後敢食。又與紛通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分分乎其有終始也。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禍之生也分分。《註》猶紛紛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以待國之匪頒。《註》匪讀爲分。又《唐韻》扶問切
【行列】1.谓纵横排列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行其缀兆,要其节奏,行列得正焉,进退得齐焉。”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乃者凤皇集新蔡,羣鸟四面行列,皆乡凤皇立,以万数。”宋苏辙《黄州快哉亭记》:“西望武昌诸山,冈陵起伏,草木行列。”2.队伍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其为鸟也,翂翂翐翐,而似无能,引援而飞,迫胁而栖,进不敢为前,退不敢为后,食不敢先尝,必取其绪,是故其行列不斥,而外人卒不得害,是以免於患。”汉东方朔《七谏·谬谏》:“众鸟皆有行列兮,凤独翱翔而无所薄。”杨朔《万丈高楼平地起》:“在建筑者的行列里,有工人、农民,也有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