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工新意斲檀栾,雾卷云烝久未乾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冠工新意斲檀栾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1|4gōngxīn yìzhuótán luán |
雾卷云烝久未乾 | 平仄:仄 仄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wùjuǎn yúnzhēngjiǔwèi |
冠工新意斲檀栾,雾卷云烝久未乾释义
【冠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丸切《正韻》沽歡切,音官。《說文》絭也,所以絭髮。从冖,元。冠有法制,故从寸。《徐曰》取其在首,故从元。古亦謂冠爲元服。《白虎通》冠者,卷也。卷持其髮也。《釋名》冠,貫也,所以貫韜髮也。《後漢·輿服志》上古穴居野處,衣毛冒皮。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,遂制冠冕纓緌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古者鶡冠子之後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玩切,官去聲。《禮·曲禮》二十曰弱冠。《冠儀》冠者,禮之始也。故聖王重冠。《白虎通》男子幼,娶必冠。《韻會》男子二十加冠曰冠。又爲衆之首曰冠。《前漢·魏
【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沽紅切,音公。《說文》巧飾也,象人有榘也。《廣韻》巧也。《玉篇》善其事也。《詩·小雅》工祝致告。《傳》善其事曰工。《疏》工者巧於所能。又《玉篇》官也。《書·堯典》允釐百工。又共工,官名。《書·堯典》共工方鳩僝功。又《韻會》匠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,金工,石工,木工,獸工,草工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審曲面埶,以飭五材,以辨民器,謂之百工。又《正韻》事任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無曠庶官,天工人其代之。《集傳》庶官所治,無非天事。又射工,蟲名。《博物志》射工蟲口中有弩形,氣射
【新意】1.新的意义、见解、想法。晋杜预《<春秋经传集解>序》:“然亦有史不书,即以为义者,此盖《春秋》新意。”宋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八:“洪文敏著《夷坚志》,积三十二编,凡三十一序,各出新意,不相复重,昔人所无也。”清王韬《淞隐漫录·媚梨小传》:“尤擅长于算学,时出新意。”孙犁《澹定集·读作品记(二)》:“如果没有新意,可以去发掘别的地方,寻找新的矿藏。”冰心《去国·最后的安息》:“这时她脑空里充满了新意,只觉得感激和痛苦都怒潮似的,奔涌在一起。”2.新意境。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二:“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,晓风残月
【斲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竹角切,音琢。《說文》斫也。从斤从。《註》徐鉉曰:器也。斤以斫之,或从畫丮作。《書·梓材》旣勤樸斲。《傳》已勞力撲治斲削。又《韻補》叶株遇切。《何晏·景福殿賦》縱橫踰延,各有攸注,公輸荒其規矩,匠石不知其所斲。又叶竹鹿切。《漢淮南王屛風賦》大匠治之,雕刻削斲。等化器類,庇廕尊屋。
【檀栾】1.秀美貌。诗文中多用以形容竹。汉枚乘《梁王菟园赋》:“脩竹檀欒,夹池水,旋菟园,并驰道。”唐王叡《竹》诗:“成韵含风已萧瑟,媚涟凝渌更檀欒。”2.借指竹。宋梅尧臣《和刁太傅新墅十题·移竹》:“远爱檀欒碧逕开,荷鉏乘雨破秋苔。”
【雾】《廣韻》《韻會》亡遇切,音務。《爾雅·釋天》地氣發,天不應,曰霧。霧謂之晦。《註》言晦冥。《釋名》霧,冒也,氣蒙亂覆冒物也。《廣韻》元命包曰:隂陽亂爲霧。《禮·月令》氛霧冥冥。《玉篇》本作霿。《廣韻》同霚。《集韻》同雺。又《集韻》謨蓬切,音蒙。又蒙弄切,音幪。又莫鳳切,音夢。義同。
【卷云】。2.一种白色透光,带有柔丝光泽的个体分散的云。一般出现于五千米以上高空。
【烝】《唐韻》煑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諸仍切,音蒸《說文》火气上行也。《詩·大雅》烝之浮浮。《疏》炊之于甑,爨而烝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君也。《詩·大雅》文王烝哉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進也。《書·堯典》烝烝。乂《詩·周頌》烝畀祖妣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衆也。《書·益稷》烝民乃粒。又《書·立政》夷微盧烝。《蔡傳》烝,或以爲衆,或以爲夷名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塵也。《註》人衆所以生塵埃。又《詩·豳風》烝在桑野。《傳》烝寘也。又《小雅》烝然罩罩。《箋》烝,塵也。塵然猶言久如也。《朱傳》烝,發語辭。又《詩·魯頌》烝烝皇皇。《傳》烝烝厚
【久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舉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已有切,音九。暫之反也。《易·繫辭》恆久也。《中庸》不息則久。《註》久,常於中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乃道,道乃久。又待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四年》士伯曰:寡君以爲盟主之故,是以久子。又《說文》久,从後灸之,象人兩脛,後有距也。引周禮,久諸牆以觀其橈。◎按今《考工記·廬人》作灸,諸牆以眡其橈。註灸,猶柱也。釋文音救。又《儀禮·士喪禮》夏祝鬻餘飯用二鬲,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。《註》久讀爲灸。《疏》灸,塞義,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。又《韻補》叶舉里切,音几。《詩·邶風》何其久也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