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文旧官长,二纪转鸿钧,恩仇快报复,祸福出笑颦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广文旧官长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guǎng wénjiùguān zhǎng |
二纪转鸿钧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èrjì|jǐzhuǎn|zhuàn|zhuǎihóng jūn |
恩仇快报复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拼音: ēn chóukuàibào fù |
祸福出笑颦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huò fúchūxiào pín |
广文旧官长,二纪转鸿钧,恩仇快报复,祸福出笑颦释义
【广文】1.宽厚的文德。《商君书·徕民》:“天下有不服之国,则王以春围其农,夏食其食,秋取其刈,冬陈其宝,以大武摇其本,以广文安其嗣。”2.“广文先生”的简称。指唐郑虔。唐杜牧《郑瓘协律》诗:“广文遗韵留樗散,鸡犬图书共一船。”3.“广文先生”的简称。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。宋叶适《鄱阳董季兴往游怀玉山》诗:“广文偶来亦同病,买田施食慇懃请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红玉》:“妾前以四金寄广文,已復名在案。”详“广文先生”。4.“广文馆”的简称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三》:“﹝祭酒、司业﹞掌儒学训导之政,总国子、太学、广文
【旧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巨救切《正韻》巨又切,音柩。《說文》鴟舊,舊留也。《徐曰》卽怪鴟也。又《廣韻》故也。《增韻》對新之稱。《詩·豳風》其新孔嘉,其舊如之何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輿人誦,原田每每,舍其舊,而新是謀。《公羊傳·莊二十九年》新延廄者何。修舊也。又久也。《詩·大雅》於乎小子,告爾舊止。《箋》舊,久也。又《韻會》昔也,老宿也。又姓。漢上黨太守舊彊。又與柩同。《金史·蔡珪傳》燕靈王舊。舊,古柩字通用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巨九切,音臼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許尤切,音休。與鵂同。又《韻補》叶巨己切,音技。《
【官长】旧时行政单位的主管官吏。《国语·齐语六》:“桓公令官长期而书伐以告且选,选其官之贤者而復用之。”韦昭注:“官长,长官也。”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﹝元朔元年詔﹞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。”颜师古注:“谓郡之守尉,县之令长。”唐杜甫《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》诗:“广文到官舍,繫马堂阶下。醉则骑马归,颇遭官长駡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四七回:“那赖大家内,也请了几个现任的官长并几个大家子弟作陪。”2.指军官。毛泽东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》:“红军中的绝对平均主义,有一个时期发展得很厉害。例如:发给伤兵用费,反对分伤轻伤重,要求
【二】〔古文〕弍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至切,音樲。地數之始,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。《易·繫辭》分而爲二,以象兩。《左傳·定四年》衞侯將會,使祝佗從。佗曰:若又共二徼大罪也。《註》謂兼二職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權出於一者强,權出於二者弱。《史記·韓信傳》功無二於天下。《前漢·嚴助傳》詔曰:子在朕前之時,知略輻輳,以爲天下少雙,海內寡二。又巽二,風神名。又古貨布文帝字。見《六書略》。字上下畫均齊。上畫短者,乃古文上字也。今相仍上短下長作二字,非。貳。二。漢典考證:〔《左傳·定四年》衞侯將會,使祝佗從。佗曰,若
【纪】《廣韻》居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苟起切《正韻》居里切,音己。《說文》絲別也。《詩·大雅》綱紀四方。《傳》理之爲紀。《疏》紀者,別理絲數。又《書·洪範》五紀:一曰歲,二曰月,三曰日,四曰星辰,五曰曆數。《疏》五紀者,五事,爲天之經紀也。又《書·畢命》旣歷三紀。《傳》十二年曰紀。又《詩·秦風》有紀有堂。《傳》紀,基也。《疏》山基也。○按《六書》略音起。又《禮·月令》月窮于紀。《註》紀,會也。又《穀梁傳·莊二十二年》災紀也。《註》紀,治理也。又《周語》數之紀也。《註》數起於一,終於十。十則更,故曰紀。又《史記·本
【转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陟兗切《正韻》止兗切,專上聲。《說文》轉運也。《前漢·韓安國傳》轉粟輓輸以爲之備。又《廣韻》動也,旋也。《詩·周南》輾轉反側。《註》輾者轉之半,轉者輾之周。又《韻會》軫轉,無窮也。《揚子·太經》軫轉其道。又《廣韻》知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株戀切,專去聲。凡物自轉則上聲,以力轉物則去聲。又車上衣裝曰轉。《左傳·襄二十四年》踞轉而鼓琴。
【鸿钧】天或大自然。《乐府诗集·燕射歌辞三·周朝飨乐章》:“鸿钧广运,嘉节良辰。”元吴澄《咏雪》:“腊转鸿钧岁已残,东风剪水下天坛。”明张居正《贺元旦表三》:“岁月更新于凤歷,气机初转于鸿钧。”郭沫若《湖心亭》:“明年鸿钧运转,四十六岁交大运。”2.比喻国柄;朝政。宋司马光《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》之十:“八十聪明强健身,况从壮岁秉鸿钧。”宋秦观《代贺蔡相公启》:“姚元崇入赞鸿钧,初闻远略;霍子孟建承顾命,益见忠谋。”亦指执掌国柄的大臣。唐李商隐《为绛郡公上李相国启》:“仰台曜以瞻辉,望鸿钧而竚惠。”3.
【恩仇】“恩讎”。1.恩与仇。唐白居易《禽虫诗》之八:“何异浮生临老日,一弹指顷报因讎。”宋陆游《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》:“恩仇快报復,祸福出笑顰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二九:“吟到恩仇心事涌,江湖侠骨恐无多。”清秋瑾《宝刀歌》:“寳刀侠骨孰与儔?平生了了旧恩仇。”2.偏指恩惠。宋王禹偁《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》:“寻加王爵,仍许袭封。虽恩讎之弥隆,顾猖狂而未已。”3.偏指仇怨。《明史·选举志二》:“事属曖昧,或快恩讎报復,盖亦有之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题三义塔》:“度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。”汉
【快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苦夬切,音塊。《說文》喜也,从心夬聲。《廣韻》稱心也,可也。《後漢·蓋勳傳》王允曰:欲得快,司隸校尉,誰可作者。又《增韻》爽快也,急疾也。又《戰國策》恭于敎而不快。《註》謂縱逸也。又《輟耕錄》世謂有疾曰不快。《後漢·華佗傳》體有不快。又姓。又叶窺貴切,音愧。《易·旅卦》心未快也,叶旅于處,未得位也。《揚子·太經》不宴不雅,禮樂廢也。拂繫絕纗,心誠快也。 本作。俗省作快。zdic.net漢
【报复】;报答。《汉书·朱买臣传》:“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,皆报復焉。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法正传》:“外统都畿,内为谋主。一湌之德,睚眦之怨,无不报復。”2.指报积怨、愤恨。巴金《家·十版代序》:“我更不愿意把小说作为报复的武器来攻击私人。”田汉《获虎之夜》:“易四聋子知道母老虎一定要报复的。”3.答复;应对。《北史·萧宝夤传》:“门庭宾客若市,而书记相寻,寳夤接对报復,不失其理。”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七:“布衣有事或数謁见在位者,在位者相报復甚希。”4.犹报应。《北齐书·孝昭帝纪论》:“岂幽显之间,实有报復,
【祸福】1.灾殃与幸福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祸福无门,唯人所召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任命》:“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,兴亡缠绵乎盈虚之会。”清林则徐《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》: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”2.指灾祸。晋欧阳建《临终诗》:“潜图密已构,成此祸福端。”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【笑颦】见“笑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