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山满眼愁千斛,岁月催人雪一簪

关山满眼愁千斛,岁月催人雪一簪

诗句读音
关山满眼愁千斛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
韵脚:入一屋
拼音: guān shānmǎn yǎnchóuqiānhú
岁月催人雪一簪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suì yuècuīrénxuěyīzān

关山满眼愁千斛,岁月催人雪一簪释义

【关山】山岭。《乐府诗集·横吹曲辞五·木兰诗一》: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。”前蜀朱希济《谒金门》词:“秋已暮,重叠关山歧路。嘶马摇鞭何处去?晓禽霜满树。”峻青《秋色赋》:“他自然没经过当年他祖父经历的那种关山万里四处流浪的苦难日子。”2.比喻难关。郭小川《秋歌》之二:“是我们,度过了一道道险恶的关山;是我们,经受了一次次困难的考验。”柯岩《美的追求者》:“你已闯过了重重关山,穿过了疾风暴雨走过来了。”3.山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。有大关山、小关山。大关山为六盘山高峰,小关山平行于六盘山之东,南延为崆峒山。

【满眼】充满视野。晋陶潜《祭程氏妹文》:“寻念平昔,触事未远,书疏犹存,遗孤满眼。”唐杜甫《千秋节有感》诗之二:“桂江流向北,满眼送波涛。”清张养重《汀州道中》诗:“可怜满眼崎嶇路,惟有青猿伴客愁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三:“母女两个从来没有去过上海,一下了北火车站,满眼尽是高楼大厦,几乎遮去了半个天。”2.犹言一心一意。《水浒传》第八一回:“宋江等满眼只望太尉来招安。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题奏此事,则梁山泊十万之众,皆感大恩!”《警世通言·小夫人金钱赠年少》:“娘如今六十已上年纪,自从没了你爷,便满眼只看你
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

【千】《唐韻》蒼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先切,音阡。《說文》十百也。又《廣韻》漢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雌人切,請平聲。《劉劭趙都賦》宮妾盈兮數百,食客過兮三千。越信孟之體,慕姬旦之懿仁。

【斛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谷切,音觳。《說文》十斗也。《儀禮·聘禮》十斗曰斛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斛者,角斗平多少之量也。《又》量者躍於龠,合於合,登於升,聚於斗,角於斛,職在太倉,大司農掌之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北齊有斛子愼。

【岁月】年月。泛指时间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屈彊江淮閒,犹可得延岁月之寿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<邺中集>诗》序:“岁月如流,零落将尽。”唐白居易《重赋》诗:“奈何岁月久,贪吏得因循。”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此事须从容图之,只要成就,莫论岁月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沉兼士》:“稍积岁月,倘得修正,当奉览也。”2.指短时间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诸田宗彊,负海阻河济,南近楚,人多变诈,足下虽遣数十万师,未可以岁月破也。”《新唐书·薛收传》:“两贼连固,则伊洛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。”孙中山《中国民主

【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倉回切,音崔。促也,迫也。 本作趣,古有趣無催,催促皆後人所增。催趣同聲,實一字。
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
【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相絕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絕切,音。《說文》本作。凝雨。《元命包》隂凝爲雪。《釋名》雪,綏也。水下遇寒氣而凝,綏綏然下也。《埤雅》雪六出而成華,言凡草木華五出,雪華獨六出,隂之成數也。《詩·邶風》雨雪其雱。又《廣韻》除也。《韻會》洗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澡雪而精神。《戰國策》得賢士與共國,以雪先王之恥,孤之願也。又《廣韻》拭也。《家語》以黍雪桃。《史記·酈食其傳》沛公遽雪足杖矛,曰:延客入。又小雪、大雪,節名。見《後漢·律曆志》。又山名。《後漢·明帝紀註》天山卽祈連山。一名雪山。又陽春白雪,古
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
【簪】〔古文〕兂《廣韻》側吟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緇岑切《正韻》緇深切,音。首筓也。《釋名》簪,兓也,連冠于髮也。又也,因形名之也。又《廣韻》作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祖含切,音鐕。義同。又疾也。《易·豫卦》由豫,大有得,勿疑,朋盍簪。《疏》簪,疾也。以信待之,則羣朋合聚,而疾來也。又《前漢·百官表》爵一級曰公士,二上造,三簪嫋裊。《註》師古曰:以組帶馬曰裊。簪裊者,言飾此馬也。又《集韻》子感切,音昝。《易》朋盍簪。王肅讀。又徂官切。《易》朋盍簪。李鼎祚曰:簪舊讀作攢。 《集韻》或作、篸。漢典考證:〔《易·豫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