馆娃宫裹长高枕,不觉舟师到国都

馆娃宫裹长高枕,不觉舟师到国都

诗句读音
不觉舟师到国都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bù juézhōu shīdàoguó dū
馆娃宫裹长高枕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guǎn wá gōngguǒcháng|zhǎnggāo zhěn

馆娃宫裹长高枕,不觉舟师到国都释义

【不觉】沉睡不醒。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“齐桓公夜半不嗛,易牙乃煎熬燔炙,和调五味而进之,桓公食之而饱,至旦不觉。”《百喻经·小儿得欢喜丸喻》:“有一乳母,抱儿涉路,行道疲极,睡眠不觉。”2.不反悟;不觉悟。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流遁忘反,放心不觉。”薛综注:“流情放心,不自反寤。”汉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泥滞苟且,没而不觉。”3.没有发觉;没有感觉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既罢,还内,过户限,心甚喜,不觉屐齿之折。”唐韩愈《贺太阳不亏状》:“虽有阴云,转更明朗,比於常日,不觉有殊。”明刘基《晚至草平驿》诗:

【舟师】1.水军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楚子为舟师以伐吴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洛水》:“义熙中,刘公西入长安,舟师所届,次于洛阳。”宋戴埴《鼠璞·防海》:“舟师始於吴越。”清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抚记上》:“朝廷以定海孤悬海中,非海道舟师不能恢復。”2.船夫;舵手。《新唐书·王义方传》:“道南海,舟师持酒脯请福。”明高启《欲访李孝廉至娄江遇风而回》诗:“舟师捩柂若无力,帆势如蓬几飘转。”清黄遵宪《八月十五夜作歌》:“舟师捧盘登舵楼,船与天汉同西流。”

【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,音倒。《爾雅·釋詁》到,至也。《疏》到者,自遠而至也。《詩·大雅》靡國不到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。

【国都】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,是全国的政治中心。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度呼沱,涉易水,不至四五日,而距国都矣。”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:“远絶河山而争人国都,赵应其内,诸侯攻其外,破秦军必矣。”《汉书·昌邑哀王刘髆传》:“旦至广明东都门,遂曰:‘礼,奔丧望见国都哭。此长安东郭门也。’”清恽敬《三代因革论三》:“是故贡、助、彻三者,圣人皆先自其国都行之,推之於诸侯之可行者而亦行之。”典

【馆娃宫】古代吴宫名。春秋吴王夫差为西施所造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,灵岩寺即其旧址。晋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幸乎馆娃之宫,张女乐而娱羣臣。”唐李白《西施》诗:“提携馆娃宫,杳渺詎可攀!”明唐寅《江南春·次倪元镇韵》词:“古人行处青苔冷,馆娃宫锁西施井。”

【裹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古火切,音果。《玉篇》包也。《詩·大雅》乃裹糇糧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裹飯而往食之。又《宋玉·高唐賦》綠葉紫裹。《註》裹,猶房也。又《郭璞·江賦》濯穎散裹。《註》裹,謂草實也。又《說文》纏也。又《集韻》古臥切,音過。義同。又《韻會》指所包之物也。

【长】〔古文〕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直良切《正韻》仲良切,音場。《增韻》短之對也。《孟子》今交九尺四寸以長。《前漢·田橫傳》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又久也。《詩·商頌》濬哲維商,長發其祥。《箋》長,猶久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又遠也。《詩·魯頌》順彼長道,屈此羣醜。《箋》長,遠也。《古詩》道路阻且長。又常也。《陶潛·歸去來辭》門雖設而長關。《李商隱詩》風雲長爲護儲胥。又大也。《世說新語補》願乗長風,破萬里浪。又善也。《晉書·樂廣傳》論人必先稱其所長。《唐書·韓琬傳》文藝優長。又《博

【高枕】1.枕着高枕头。谓无忧无虑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三窟已就,君姑高枕为乐矣。”唐韩愈《与凤翔邢尚书书》:“戎狄弃甲而远遁,朝廷高枕而不虞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:“皖不肃清,我能高枕么?”2.犹高卧,谓弃官退隐家居。清汪懋麟《赠于鼎文冶迭前韵》:“饱贪羊酪思高枕,纵癖鱼餐嬾上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