惯习干戈事鞍马,初从少小在边城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初从少小在边城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chūcóng|zòngshào xiǎozàibiān chéng |
惯习干戈事鞍马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guàn xígān gēshìān mǎ |
惯习干戈事鞍马,初从少小在边城释义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【从】《說文》從本字。《陸佃曰》二人向陽爲从,向隂爲比。士之趨嚮,不可不愼。(從)《廣韻》疾容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牆容切,俗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从。相聽也。《書·益稷》汝無面從。《說命》后從諫則聖。又《廣韻》就也。《易·乾卦》雲從龍,風從虎。《禮·曲禮》謀于長者,必操几杖以從之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自也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從。《箋》言譖我者,是言從誰生乎。《晉書·明帝紀》不聞人從日邊來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漢有將軍從公。《何氏姓苑》今東筦人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七恭切,促平聲。《廣韻》從容也。《正韻》從容,舒緩貌。《書
【少小】1.年幼;年幼者。汉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仁慈少小,恭敬耆老。”《东观汉记·马援传》:“臣与公孙述同县,少小相善。”唐贺知章《回乡偶书》诗之一: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鬢毛衰。”陈毅《中岳庙》诗:“巍巍中岳庙,少小即知名。今日亲观览,荒凉满目陈。”2.指儿科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三》:“﹝医博士﹞掌教授诸生以《本草》、《甲乙》、《脉经》,分而为业:一曰体疗,二曰疮肿,三曰少小。”
【在】《唐韻》昨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盡亥切,裁上聲。《爾雅·釋訓》居也。《易·乾傳》在下位而不憂。又察也。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。又存也。《論語》父母在。又所在也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徵詣行在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以四海爲家,謂所居爲行在所。又姓。晉汝南太守在育。又脾神曰常在,見《黃庭經》。又昨代切,音載。義同。又叶雌氏切。音此。善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屬于毛,不離于裏。天之生我,我辰安在。又叶才里切。示上聲。《屈原·離騷》吾令豐隆乗雲兮,求虙之所在。解佩纕以結言兮,
【边城】近国界的城市。《管子·度地》:“当冬三月,天地闭藏,暑雨止,大寒起,万物实然,利以填塞空郄,缮边城,涂郭术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击之》:“往者县官未事胡越之时,边城四面受敌,北边尤被其苦。”唐杜甫《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》:“边城有餘力,早寄从军诗。”明冯梦龙《邯郸梦·天山勒石》:“拓邉城,功非小。”《人民日报》1981.8.2:“边城乌鲁木齐市今天雨后初晴。”2.指靠近两个地区交界处的城镇。沈从文《边城》三:“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,是端午、中秋和过年。”
【惯习】1.经常练习;熟练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勖学》:“夫斲削刻画之薄伎,射御骑乘之易事,犹须惯习,然后能善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一回:“这人姓侯名健……做得第一手裁缝,端的是飞针走线。更兼惯习枪棒,曾拜薛永为师。”2.习惯于;习惯。唐杜甫《前苦寒行》之一:“秦城老翁荆扬客,惯习炎蒸岁絺綌。”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正月》:“向晚,贵家妇女纵赏关赌,入场观看,入市店饮宴,惯习成风。”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五:“甚矣,惯习之能移人也,能不慎哉!”闻一多《诗与批评·冬夜评论五》:“我们中惯习的毒太深,这种毛病,犯的还是不少。
【干戈】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,因以“干戈”用作兵器的通称。《诗·周颂·时迈》:“戴戢干戈,载櫜弓矢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世务》:“兵设而不试,干戈闭藏而不用。”《说唐》第一回:“金鼓喧天,干戈耀日。”2.指战争。《史记·儒林列传序》:“然尚有干戈,平定四海,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广譬》:“干戈兴则武夫奋,《韶》《夏》作则文儒起。”宋王安石《何处难忘酒》诗之一:“赋敛中原困,干戈四海愁。”清黄遵楷《<人境庐诗草>跋》:“今海内鼎沸,干戈云扰。”3.指兵士,武力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孙武曰: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
【鞍马】。1.马和鞍子。《史记·田叔列传褚少孙论》:“其后有詔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,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,令具鞌马絳衣玉具剑,欲入奏之。”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愿为市鞍马,从此替爷征。”唐殷尧藩《上巳日赠都上人》诗:“鞍马皆争丽,笙歌尽鬭奢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十回:“前日又受他鞍马羊酒,采段金银,你如何赖得过?”2.指骑马。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六四:“假乘汧渭间,鞍马去行游。”唐杜甫《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》诗:“掾曹乘逸兴,鞍马得荒林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二回:“大官人鞍马风尘不易,初到此间,且省烦恼。”3.借指战斗生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