惯缘嶮峭收松粉,常趁芳鲜掇茗芽

惯缘嶮峭收松粉,常趁芳鲜掇茗芽

诗句读音
惯缘嶮峭收松粉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十八吻
拼音: guànyuánqiàoshōu1fěn
常趁芳鲜掇茗芽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九麻
拼音: 2chènfāng xiānduōmíngyá

惯缘嶮峭收松粉,常趁芳鲜掇茗芽释义

【惯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患切,音丱。習也。又通作貫。《詩·魏風》三歲貫女。 本作摜。从手貫聲。今文作慣。

【峭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七肖切,音俏。山峻拔峭絕也。《集韻》嶮也。《淮南子·繆稱訓》岸峭者必阤。又《謝靈運·過始寧墅詩》巖峭嶺稠疊。又急也,嚴厲也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錯爲人峭直刻深。 《正字通》通作陗。

【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式周切《集韻》尸周切,音荍。《說文》捕也。《五經文字》作収,訛。《詩·大雅》此宜無罪,女反收之。《傳》收,拘收也。又《詩·周頌》我其收之。《傳》收,聚也。又《禮·玉藻》有事則收之。《疏》當有事之時,則收斂之。又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何以恤我,我其收之。《註》收,取也。又《戰國策》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。《註》收,猶息也。又《博雅》收,振也。《中庸》振河海而不洩。《朱傳》振,收也。又車軫也。《詩·秦風》小戎俴收。《傳》收,軫也。又夏冠名。《儀禮·士冠禮》周弁,殷冔,夏收。《註》收,言所以收斂髮也。

【松】〔古文〕梥庺《唐韻》詳容切《集韻》思恭切《正韻》息中切,音淞。木也。《字說》松,百木之長,猶公,故字从公。《禮·禮器》如松柏之有心也,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千歲之松,上有兔絲,下有茯苓。《摭遺》吳鄧夫人傷臉,以琥珀屑滅痕。《註》琥珀,松脂入地千年所化。又甘松,香草名。《廣志》細葉,蔓生,可合諸香。又長松。《本草》一名仙茆,能治風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本河關之西南羌也,唐置松州。又江名。松江,《禹貢》三江之一。或作淞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禮器》松柏之有心也,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。〕 謹照原文松上增如

【粉】《廣韻》方吻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府吻切,分上聲。《篇海》米粉。《釋名》分也。硏米使分散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修籩之實,糗餌粉餈。《註》豆屑也。又《說文》傅面者也。《韻會》古傅面亦用米粉。又染之爲紅粉,後乃燒鉛爲粉。《博物志》燒鉛成胡粉。《釋名》胡粉,胡餬也,脂和以塗面也。又《正韻》設采潤色謂之粉澤。又煆石爲白灰,塗牆壁曰粉。《白居易詩》文昌新入有光輝,紫界金牆白粉闈。《註》尙書省皆以粉圖壁,畫古賢列士,曰畫省,亦曰粉省。又《事文類聚》海粉母如墨魚形,大三四寸,冬畜家中,春種海濵田內,色綠如荷包,海粉卽所

【常】《唐韻》市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辰羊切,音裳。《玉篇》恆也。《正韻》久也。《易·坤卦》後得主而有常。《繫辭》動靜有常。《詩·周頌》常于時夏。《箋》謂久長之功,於是夏而歌之。《朱傳》謂君臣父子之常道。又五常。《書·舜典愼徽五典傳》五典,五常之敎,父義,母慈,兄友,弟恭,子孝。又《五品傳》五品,謂五常。《疏》此事可常行,乃爲五常耳。又神名。《荀子·九家易》兌爲常,西方之神也。又地名。《詩·魯頌》居常與許。《傳》常許,魯南鄙西鄙也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毗陵郡平置常州。又山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常山郡。《註》恆山

【趁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丑刃切,音疢。《說文》也。《註》徐曰:自後及之也。《廣韻》逐也。俗作趂。《集韻》或作。又《廣韻》直珍切《集韻》池鄰切,音。越履也。《玉篇》躁也。或作跈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尼展切,音蹍。踐也。亦作碾。又《集韻》《類篇》知鄰切,音珍。趁,行不進貌。又《集韻》止忍切,音軫。《類篇》走謂之趁。又《集韻》乃殄切,音撚。與蹨同。《類篇》蹈也。

【芳鲜】新鲜。也指新鲜美味的食物。《艺文类聚》卷五七引汉傅毅《七激》:“酌旨酒,割芳鲜。”唐方干《题悬溜岩隐者居》诗:“惯缘嶮峭收松粉,常趁芳鲜掇茗芽。”明徐渭《胡桃》诗:“羌果荐冰甌,芳鲜占客楼。”汉

【掇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括切,音剟。讀若朵入聲。《說文》拾取也。《增韻》採也。《易·訟卦》自下訟上,患至掇也。《疏》若手拾掇物然。《詩·周南》采采芣苢,薄言掇之。《史記·張儀傳》秦得燒掇焚杅君之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掇音都活反,謂焚燒而侵掠也。焚杅音煩烏,謂焚蹂而牽掣也。又《唐韻》陟劣切《集韻》株劣切,音輟。義同。又《韻補》叶昌悅切,音啜。《魏武帝·短歌行》明明如月,何時可掇。憂從中來,不可斷絕。又《集韻》朱劣切,音拙。與同。短也。又《史記別註》楊愼曰:掇,馬箠也。杅,糞箕也。存備考。

【茗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莫迥切,音酩。《玉篇》茶芽也。《爾雅註》荼晚取者爲茗,一名荈。詳荈字註。《洛陽伽藍記》楊元愼含水噀慶之曰:菰爲飯,茗飮作漿。《杜甫詩》茗飮蔗漿攜所有。又花名。《述異記》巴東有眞香茗,其花色白,如薔薇。又《南方草木狀》耶悉茗,南人憐其芳香,競植之。又茗邈,高貌。《張載·七命》搖刖峻挺,茗邈苕嶢。又山名。《水經注》沅水,又東入溪水,南出茗山。又通酩。《韓愈詩》茗艼馬上知爲誰。漢典考證:〔《韻會》茶晚取者。《爾雅·釋草》茗荈〕 謹按爾雅經文無茗荈之文,謹改爲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,一名荈。 考證:〔

【芽】《唐韻》五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牛加切,音衙。《說文》萌芽也。《禮·月令》是月也,安萌芽。《呂氏春秋》萌芽始震,凝寒不形。《關尹子·四符篇》核芽相生。又《博雅》始也。《參同契》隂陽之始,合黃芽。又《韻補》牛何切,音俄。《白居易·種桃歌》食桃種桃核,一年核生芽。去春已稀少,今春漸無多。又訛乎切,音吾。《揚雄·徐州箴》禍如丘山,本在萌芽。牧臣司徐,敢告僕夫。《唐韻古音》按《月令》《參同契》等書古音俱讀如吾,至《晉書》童謠,草木萌芽殺長沙,則轉爲今音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