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宫耽耽,藻们穆穆

桂宫耽耽,藻们穆穆

诗句读音
藻们穆穆平仄:仄 仄 仄
拼音: zǎoménmù mù
桂宫耽耽平仄:仄 平 平 平
拼音: guì gōngdān dān

桂宫耽耽,藻们穆穆释义

【藻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子皓切,音早。《說文》水草也。《詩·召南》于以采藻。《箋》藻之言澡也。《陸璣云》生水底。又《班固·東都賦》鋪鴻藻。《陸機·文賦序》故作《文賦》,以述先士之盛藻。《註》《孔安國·尚書傳》曰:藻,水草之有文者,以喻文焉。又《後漢·劉陶傳》武旅有鳧藻之士。《註》鳧得水藻,言喜悅也。又《韻會》今屋上覆橑,謂之藻井。《風俗通》宮室象東井,刻荷蔆水草,所以厭火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蒂倒茄于藻井。又藻藉,所以薦玉者。詳藉字註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南北朝有藻重。又《集韻》側絞切,音爪。義同,或作薻、。《干祿字書

【们】《集韻》莫困切,音悶。們渾,肥滿貌。又莫奔切,音門。今塡詞家我們俺們。

【穆穆】。《书·舜典》:“宾于四门,四门穆穆。”曾运乾正读:“宾读为儐。四方诸侯来朝者,舜宾迎之也。四门穆穆,《史记》云:‘诸侯远方宾客皆敬。’”《尔雅·释训》:“穆穆,敬也。”《大戴礼记·五帝德》:“亹亹穆穆,为纲为纪。”2.仪容或言语和美。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穆穆文王,於缉熙敬止。”毛传:“穆穆,美也。”《荀子·大略》:“言语之美,穆穆皇皇。”《晋书·王澄传》:“澄尝谓衍曰:‘兄形似道,而神锋太儁。’衍曰:‘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。’澄由是显名。”明方孝孺《蜀府敬慎斋》:“愔愔于思,夔夔于守,穆穆语言,不惊左

【桂宫】武帝太初四年(公元前101年)建。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。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自未央而连桂宫,北弥明光而亘长乐。”《太平广记》卷四○三引晋王嘉《拾遗记》:“武帝为七寳床、杂寳按、屏风、杂寳帐,设於桂宫,时人谓之‘四寳宫’。”2.宫名。南朝陈后主为宠妃张丽华建。故址在今南京市境内。唐冯贽《南部烟花记·桂宫》:“陈后主为张贵妃丽华造桂宫於光昭殿后。作圆门如月,障以水晶。后庭设素粉罘罳,庭中空无他物,惟植一桂树。”3.指月宫。南朝梁沉约《八咏诗·登台望秋月》:“桂宫裊裊落桂枝,露寒凄凄生白露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

【耽耽】。威严注视貌。亦形容贪婪地注视。《易·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宋苏轼《见长芦天禅师》诗之一:“瑟瑟寒松露骨,耽耽病虎垂头。”一本作“眈眈”。清黄宗羲《机山钱公神道碑铭》:“逆党恨甚,割臂而盟,耽耽思以奇计中之。”清薛福成《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》:“数十年来,西洋诸国竞知中国幅员辽阔,又有不争远土之名,一遇界务,鲜不为耽耽之视。”2.深邃貌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大夏耽耽,九户开闢。”薛综注:“耽耽,深邃之貌也。”《文选·左思<吴都赋>》:“玄荫耽耽,清流亹亹。”李善注:“耽耽,树阴重貌。”宋王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