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公葬法妙蓍龟,眼力尤高异管窥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贵公葬法妙蓍龟 | 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guìgōngzàngfǎmiàoshī guī |
眼力尤高异管窥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yǎn lìyóugāo4guǎn kuī |
贵公葬法妙蓍龟,眼力尤高异管窥释义
【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工。《說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猶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韓非曰》自營爲厶,背厶爲公。《徐曰》會意。《爾雅·釋言》無私也。《書·周官》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之行,天下爲公。《註》公猶共也。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庸建爾于上公。又三公官名。《韻會》周太師,太傅,太保爲三公。漢末大司馬,大司徒,大司空爲三公。東漢太尉,司徒,司空爲三公。又官所曰公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家公執
【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則浪切,音髒。《說文》从死在茻中,一其中,所以薦之。《禮·檀弓》國子高曰:葬者,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才浪切,音臓。義與藏同。又《正韻》兹郞切,音臧。《周禮·地官》族師,以相葬埋。劉昌宗引《漢書·尹賞傳》枯骨後何葬,協乎聲讀。 《韻學集成》或作塟,見《三輔黃圖》。
【妙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彌笑切,音廟。神妙也。《易·說卦》神也者,妙萬物而爲言者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衆妙之門。《莊子·寓言篇》自吾聞子之言,九年而大妙。《劉劭人物志》尤妙之人,含精于內,外無飾姿。又少年也。《杜甫詩》明公獨妙年。又纖媚也。《前漢·李夫人傳》妙麗善舞。又姓。見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韻》弭沼切。與眇通。嫽妙,女貌。《漢·三老袁君》朕以妙身,襲表繼業。 別作玅。漢典考證:〔《易·繫辭》神也者,妙萬物而爲言者也。〕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卦。 考證:〔《易·繫辭》神也者,妙萬物而爲言者也。〕 謹照原文繫辭改說
【蓍龟】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,因以指占卜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探颐索隐,鉤深致远,以定天下之吉凶,成天下之亹亹者,莫大乎蓍龟。”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“王者决定诸疑,参以卜筮,断以蓍龟,不易之道也。”唐崔涂《友人问卜见招》诗:“何必问蓍龟,行藏自可期。”梁启超《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》二:“使政府能輦出此二千六百万万餘之现金以偿地主,使得用之以营他业,固於民无所甚损,然此著之不能办到,无待蓍龟矣。”宋苏轼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民有父母,国有蓍龟,斯文有传,学者有师。”元刘壎《隐居通议·文章五》:“巍巍文正,国之蓍龟
【眼力】。唐姚合《武功县居》诗:“簿书销眼力,盃酒耗心神。”宋陆游《登塔》诗:“眼力老未减,足疾新有瘳。”冰心《三寄小读者》九:“我一口气看了下去,坐久了,眼力用多了,就觉得精神恍惚,天地异色!”2.欣赏鉴别的能力;眼光;见识。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前辈知人》:“初非有袁李之术,特眼力高,閲人多故尔。”《西游记》第四十回:“噫!不知是那个有眼力的,想应认得我了。”清李渔《慎鸾交·心归》:“奴家没有眼力,不辨高低。”柳青《创业史》第一部第四章:“任老四爽朗地笑着,很满意自己观察事物的眼力。”
【尤】〔古文〕怣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羽求切《韻會》疑求切《正韻》于求切,音郵。《說文》尤,異也。从乙又聲。《徐曰》乙欲出而見閡,則顯其尤異者也。《司馬相如·封禪文》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。《註》尤,異也。一曰甚也,過也。又《廣韻》怨也。《詩·鄘風》許人尤之,衆稚且狂。《左傳·僖二十四年》尤而效之,罪又甚焉。又最也。《莊子·徐無鬼》夫子物之尤也。《註》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爲最。又蚩尤,黃帝臣。帝與戰於涿鹿,殺之。今畫其形於旗上,名蚩尤旗。又彗星亦名蚩尤旗。又姑尤,齊東界二水名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聊攝以東,姑尤以西。又姓。
【高】《廣韻》古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勞切,音羔。《說文》崇也。象臺觀高之形。从冂口。與倉舍同意。《易·繫辭》高以,貴賤位矣。《註》高謂天體也。《又》崇高莫大乎富貴。又《史記·高祖紀註》張晏曰:禮諡法,無高以爲功,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,故特起名焉。又地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沛郡高縣。又姓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》高柴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号切,音誥。度高曰高。《左傳·隱元年·都城過百雉註》一雉之牆,長三丈,高一丈。《釋文》高,古報反。又如字。又叶居侯切,音鉤。《柳宗元·柳評事墓銘》柳侯之分,在北爲高,充于史氏,世相重侯
【异】《廣韻》與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盈之切《正韻》延之切,音怡。《廣韻》已也。《書·堯典》异哉,試可乃已。《傳》异,已也,退也。言餘人盡巳,惟鯀可試,無成乃退。《正義》异聲近巳,巳訓止,是停住之意,故爲退也。又《集韻》發歎也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吏切《正韻》以智切,怡去聲。《說文》舉也。又《廣韻》退也。又與異通。《列子·楊朱篇》何以异哉。(異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羊吏切《正韻》以智切,移去聲。《說文》分也,从廾从。予也。《博雅》異分也。《史記·商君傳》民有二男以上,不分異者,倍其賦。又不同也
【管窥】闚”。1.从管中看物。比喻所见者小。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朕在弱冠,未知稼穡之艰难,区区管窥,岂能照一隅哉!”《三国志·蜀志·郤正传》:“管闚筐举,守厥所见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而管窥诸生,臆断瞽説。”清姚鼐《哭孔撝约三十二韵》:“道德慙途説,文章劣管窥。”参见“管窥蠡测”。2.“管中窥豹”的略语。宋秦观《李端叔见寄次韵》:“一斑纵復为管窥,万派终难以蠡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