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簋飶芬,瑚哭华晶
桂簋飶芬,瑚哭华晶释义
【瑚】《唐韻》戸吳切《集韻》洪孤切,音胡。《說文》珊瑚。詳前珊字註。又瑚璉,宗廟盛黍稷器。《禮·明堂位》夏後氏之四璉,殷之六瑚。
【哭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空谷切,音。《說文》哀聲也。从吅,獄省聲。《徐鍇曰》哭聲繁,故从二口。大聲曰哭,細聲有涕曰泣。《玉篇》哀之發聲。《禮·檀弓》歌于斯,哭于斯。
【华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戸花切《集韻》胡瓜切,音划。《書·舜典》重華協于帝。《傳》華謂文德。又《禮·檀弓》華而睆。《疏》凡繪畫,五色必有光華,故曰華畫也。又《廣韻》草盛也。又粉也。《曹植·洛神賦》鉛華弗御。又髮白也。《後漢·陳蕃傳》蹇諤之操,華首彌固。又華林,園名。《魏志》芳林園卽今華林園。又地名。《戰國策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。《史記·秦本紀註》華陽,地名。《吳志·孫皓傳》皓舉大衆出華里。又《水經注》河水東南徑華池。又華表。《古今註》堯設誹謗木,今之華表。又星名。《晉書·天文志》大帝九星曰華蓋。又《韻會》胡化切,音
【晶】《唐韻》子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咨盈切,音精。《說文》精光也。从三日。《宋之問詩》八月涼風天氣晶。又晶晶,光也。《歐陽詹·秋月賦》晶晶盈盈。又《方岳詩》江樹曉晶晶。 《集韻》或作晟。 《通雅》古精、晶通。《易林》陽晶隱伏,卽陽精。《讀書通》水精,卽水晶。
【桂】《唐韻》古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涓惠切《正韻》居胃切,音昋。《說文》江南木,百藥之長。《禮·檀弓》草木之滋,薑桂之謂也。《本草圖經》桂有三種:菌桂生交趾山谷,牡桂生南海山谷,桂生桂陽。《爾雅·釋木》梫,木桂。《蘇恭云》牡桂卽木桂也。《離騷經》雜申椒與菌桂。又《陶弘景·別錄》單名桂者,恐或是牡桂,人多呼丹桂,正謂皮赤爾。《淮南·招隱士》桂樹叢生兮山之幽。又桂林,郡名。《史記·武帝紀》南取百越之地,以爲桂林、象郡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漢末,陽城炅橫四子避難,一居幽州,姓桂。
【簋】〔古文〕朹《廣韻》居洧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矩鮪切《正韻》古委切,音晷。《說文》黍稷方器也。《廣韻》簠簋,祭器,受斗二升,內圓外方曰簋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旊人爲簋,實一觳,崇尺。《疏》祭宗廟用木簋,今此用瓦簋,祭天地及外神,尚質,器用陶瓠之意也。《易·損卦》二簋可用享。《註》離爲日,日體圓。爲木,木器圓。簋象,則簋亦以木爲之也。《詩·秦風》於我乎每食四簋。《傳》四簋:黍稷稻粱。《周禮·地官》舍人凡祭祀共簠簋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宰夫東面坐啓簋會,各郤于其西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墨者尚堯舜,言道其德行,曰食土
【飶】《唐韻》毗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薄必切,音邲。《說文》食之香也。《詩·周頌》有飶其香。《傳》飶,芬香也。一作苾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蒲給切,音蹩。又《正韻》薄密切,音弼。義同。
【芬】《唐韻》撫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敷文切,音紛。草初生,香分布也。又《博雅》芬芬,香也。《詩·小雅》苾芬孝祀。《大雅》燔炙芬芬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和也。又《汲冢周書》汝無泯泯芬芬,厚顏忍醜。《註》泯芬,亂也。又《管子·地員篇》芬然若灰。《註》芬然,壤起貌。又《前漢·禮樂志》芬哉茫茫。《師古註》芬謂衆多。又《博雅》毛草也。又姓。《戰國策》晉有大夫芬質。又《韻補》孚焉切。《楊芳·合歡詩》爰有承露枝,紫榮合素芬。扶疎垂淸藻,布翹芳且鮮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或从艸。《六書略》又作。又。漢典考證:〔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