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流驶且广,泛舟绝沿洄

归流驶且广,泛舟绝沿洄

诗句读音
泛舟绝沿洄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十五灰
拼音: fàn zhōujuéyán2
归流驶且广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上五十琰
拼音: guīliú shǐqiě|jūguǎng|ān

归流驶且广,泛舟绝沿洄释义

【泛舟】亦作“泛舟”。行船;坐船游玩。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汎舟山东,控引淮、湖,与海通波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颍水》:“水中有立石,高十餘丈,广二十许步,上甚平整,緇素之士,多泛舟升陟,取畅幽情。”唐杜甫《放船》诗:“直愁骑马滑,故作泛舟迴。”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。”茅盾《腐蚀·十一月六日》:“咱们又可以泛舟秦淮,痛饮一番!”

【绝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情雪切《韻會》徂雪切,音截。《說文》斷絲。从糸从刀从卪,象不連體絕二絲。《廣韻》絕作絶,非。《博雅》斷也。《玉篇》滅也。《書·甘誓》天用勦絕其命。又《詩·小雅》終踰絕險。《箋》踰度陷絕之險。又《禮·月令》振乏絕。《疏》不續曰絕。又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七曰絕祭。《註》絕肺以祭,謂之絕祭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正絕流曰亂。《註》直橫流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絕漢抵營室。《註》索隱曰:絕,度也。《荀子·勸學篇》假舟檝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《註》絕,過也。又《屈原·離騷》萎絕其何傷兮。《註

【洄】《唐韻》戸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胡隈切《正韻》胡瑰切,音回。《說文》洄也。《爾雅·釋水》逆流而上曰泝洄。《詩·秦風》溯洄從之。又水流貌。《後漢·王景傳》立一水門,令更相洄注。又湖名,在襄陽。《水經注》蔡州大岸西,有洄湖。又通。《爾雅·釋訓》洄洄,惛也。《註》洄本作,音韋。又《集韻》胡對切,音潰。洄湜,水淸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爾雅·釋訓》洄洄,惛也。《註》洄本作。〕 謹照原文本作改或作。 考證:〔《爾雅·釋訓》洄洄,惛也。《註》洄本作。〕 謹照原文本作改或作。

【流驶】逝。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记念刘和珍君》:“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,以时间的流驶,来洗涤旧迹,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。”2.飞快地移动。郭风《叶笛》:“我远远地看到我们的蓝色的海湾里,我们的炮艇像鲸鱼似地在流驶。”《花城》1981年增刊第2期:“风吹浮云在天空中流驶。”

【且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野切《正韻》七野切,音跙。借曰之辭。《論語》且予之類是也。又未定之辭。《禮·檀弓》曾子曰:祖者,且也。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。又又也。《詩·小雅》君子有酒,多且旨。又此也。《詩·周頌》匪且有且。《傳》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。又姑且也。《詩·唐風》且以喜樂。又將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范增謂項莊曰:若屬且爲所鹵。又苟且也。《莊子·庚桑楚》老子語南榮趎曰:與物且者,其身不容,焉能容人。《註》且者,姑與物爲雷同,而志不在也。又姓。宋且謹修,明且。俗誤讀苴。又通作俎。薦牲具。祭祀燕饗用之

【广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魚檢切《韻會》疑檢切,醃上聲。《說文》因广爲屋。象對刺高屋之形。《徐鉉曰》因广爲屋,故但一邊下。《增韻》棟頭曰广。《韓愈·遊湘西寺詩》剖竹走泉源,開廊架屋广。又《釋名》衾,广也。其下廣大,如广受人也。又《廣韻》魚掩切,音隒。義同。(廣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晃切,光上聲。《說文》殿之大屋也。又《玉篇》廣,大也。《廣韻》廣,闊也。《易·繫辭》廣大配天地。《疏》大以配天,廣以配地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嶺南道有廣州。又姓。《姓譜》出丹陽,廣成子之後,宋有廣漢。又《玉篇》古曠切,光去聲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