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田百顷溪,一目真恒河
归田百顷溪,一目真恒河释义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【目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莫六切,音牧。《說文》人眼,象形,重童子也。《春秋元命苞》肝之使也。《韓詩外傳》心之符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氣之淸明者也。易說卦離爲目。《註》南方之卦,主視。故爲目。《書·舜典》明四目。《註》廣四方之視,以決天下壅蔽。又《博雅》視也。凡注視曰目之。《史記·丞相世家》平去楚,渡河,船人疑其有金,目之。又動目以諭也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范增數目羽擊沛公。又含怒側視也。《周語》國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又《小爾雅》要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簭人掌三易,以辨九簭之名,四曰巫目。《疏》是要目之事。又見
【真】同眞。俗字。
【恒河】梵语。南亚大河。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,流经印度、孟加拉国入海。印度人多视为圣河、福水。《金刚经·无为福胜分》:“但诸恆河尚多无数,何况其沙。”隋江总《大庄严寺碑》:“标乎刹土,比数恆河。”清赵翼《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》诗:“岂特八万四千阿育塔,直与恆河同数微沙尘。”
【归田】公田。殷周时平民二十岁向公家领田耕种,六十岁还田给公家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民年二十受田,六十归田。”清恽敬《三代因革论四》:“三代之时,吏道淳古,归田受田无上下其手者。”2.谓辞官回乡务农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六六引晋鲁褒《钱神论》:“谚曰:官无中人,不如归田。”唐李白《赠崔秋浦》诗之二:“东皋春事起,种黍早归田。”金段成己《送冯资深西归》诗:“萧萧华髮老书生,久欲归田计未成。”清钱谦益《读杜小笺上》:“归田多暇,时诵杜诗,以销永日。”3.汉张衡《归田赋》的省称。唐方干《赠李支使》诗:“一等孔门为弟子,愚儒
【百顷】一万亩。极言土地之广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於是遂营长安城南,提封百顷。”北周庾信《奉和浚池初成清晨临泛》:“千金高堰合,百顷浚源开。”2.地名。在今甘肃省境内,旧时为氐族杨氏世居之处。《宋书·氐胡传》:“腾(杨腾)子驹,勇健多计略,始徙仇池。仇池地方百顷,因以百顷为号。”《初学记》卷八引《三秦记》:“仇池山号百顷,上有百顷池,壁立百仞,一人守道,万夫莫向。”
【溪】《廣韻》苦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奚切。與谿同。《說文》山瀆無所通者。又水註川曰谿。 《廣韻》或作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