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心沁入锁子骨,蕊宫贝阙天都遥

桂心沁入锁子骨,蕊宫贝阙天都遥

诗句读音
蕊宫贝阙天都遥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
韵脚:下平四宵
拼音: ruǐ gōngbèi quētiān dūyáo
桂心沁入锁子骨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 仄 平
拼音: guì xīnqìnrùsuǒ zǐ gǔ

桂心沁入锁子骨,蕊宫贝阙天都遥释义

【蕊宫】蕊珠宫”。典

【贝阙】宫阙。本指河伯所居的龙宫水府,后用以形容壮丽的宫室。语出《楚辞·九歌·河伯》:“鱼鳞屋兮龙堂,紫贝闕兮朱宫。”南朝齐谢朓《祀敬亭山庙》诗:“贝闕眡阿宫,薜帷阴网户。”唐李商隐《利州江潭作》诗:“河伯轩窗通贝闕,水宫帷箔卷冰綃。”清魏源《秦淮灯船引》:“谁幻江城作蜃楼,谁化暑宵成贝闕。”参见“贝闕珠宫”。

【天都】1.天空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又况登泰山,履石封,以望八荒,视天都若盖,江河若带,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?”2.帝王的都城。唐王维《终南山》诗:“太乙近天都,连山到海隅;白云迴望合,青靄入看无。”明唐顺之《请皇太子受朝疏》:“衣冠咸萃於天都,欢欣交通於万国。”3.星名。属于南方七星中的星宿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七星……一名天都,主衣裳文绣,又主急兵盗贼。”4.安徽黄山高峰名。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日记》:“疎木茸茸中,仰见羣峯盘结,天都独巍然上挺……上至平冈,则莲花、云门诸峯,争奇竞秀,若为天都拥卫

【遥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餘招切,音謠。《說文》遠也。《禮·王制》千里而遙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遠哉遙遙。又逍遙,徜徉也。互詳逍字註。

【桂心】肉桂树皮的里层,味辛香,可入药,亦可作调味品。南朝梁简文帝《劝医论》:“略知甘草为甜,桂心为辣。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一·桂》:“此即肉桂也,厚而辛烈,去粗皮用。其去内外皮者,即为桂心。”

【沁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七鴆切,音鈊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上黨羊頭山。《水經》沁水出上黨沮縣謁戾山,南過穀遠縣,東至滎陽縣北,東入于河。《注》卽洎水。《郡縣釋名》沁河源出沁源縣,有二,一自縣西北綿山東谷南流,一自縣東北馬圈溝南流,俱至交口村合流入黃河。又州名。《廣韻》本漢穀遠縣,後魏置沁源縣,武德初置州,因沁水以名。《廣輿記》沁源縣屬沁州,沁水縣屬澤州。又《集韻》所錦切,音。又斯荏切,音襂。又所禁切,音滲。義同。又以物探水也。《韓愈詩》義泉雖至近,盜索不敢沁。《註》北人以物探水爲沁。又思林切,音心。

【入】《唐韻》人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日汁切《正韻》日執切,任入聲。《說文》內也。《玉篇》進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,量而後入。《檀弓》孟獻子比御而不入。《註》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,猶不入寢也。又《春秋·隱二年》莒人入向。《定六年》於越入吳。《傳》造其國都曰入,弗地曰入。《註》謂勝其國邑,不有其地也。入者,逆而不順,非王命而入人國也。又《廣韻》納也,得也。又《增韻》沒也。又《楞嚴經》六入謂六塵,卽眼入色,耳入聲也。又《敎坊記》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。漢典考證:〔《檀弓》孟子比御而不入。〕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。 考

【锁子骨】亦作“鏁子骨”。1.见“锁骨”。2.相传唐大历时,延州一妇人死,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、围绕赞叹于其墓,谓彼即锁骨菩萨。“众人即开墓,视遍身之骨,钩结皆如锁状,果如僧言。州人异之,为设大斋,起塔焉。”见唐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延州妇人》。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。唐李繁《邺侯外传》:“李泌辟穀,身轻,能行屏风上。每导引,骨节珊然有声,谓之锁子骨。”一本作“鏁子骨”。宋黄庭坚《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》诗之二:“金沙滩头锁子骨,不妨随俗蹔嬋娟。”清赵翼《石女歌》:“偏有金刚不坏身,幻出嬋娟锁子骨。”亦省作“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