圭玄漆响用不尽,博金价定无亏增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博金价定无亏增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七登 拼音: bójīnjià|jiè|jiedìngwú kuīzēng |
圭玄漆响用不尽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拼音: 1xuánqīxiǎngyòngbù jìn |
圭玄漆响用不尽,博金价定无亏增释义
【博】《唐韻》補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伯各切,邦入聲。《說文》大通也。从十尃。尃,布也,亦聲。《徐曰》十者,成數也。《玉篇》廣也,通也。《增韻》普也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多聞曰博。又《韻會》貿易也。古琴曲有不博金。又六博,局戲。《家語》君子不博,爲其兼行惡道故也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春秋,齊之聊攝隨爲博州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古有博勞,善相馬。
【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居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吟切,音今。《易·繫辭註》天地之數,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。《疏》地四與天九相得,合爲金。《書·洪範》五行,四曰金,金曰從革。《傳》金可以攺更。《疏》可銷鑄以爲器也。《又》從革作辛。《傳》金之氣味。《疏》金之在火,別有腥氣,非苦非酸,其味近辛,故云金之氣味。又金有五色。《說文》五色金,黃爲之,長久薶,不生衣。百煉不輕,從革不違,西方之行,生於土。《爾雅·釋器》黃金謂之璗,其美者謂之鏐,白金謂之銀,其美者謂之鐐。《書·禹貢》厥貢惟金三品。《傳》金銀銅也。《前漢
【价】《唐韻》古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拜切,音戒。善也。又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价人維藩。又佋价。與介同。(價)《唐韻》古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迓切,音駕。《說文》物直也。《家語》孔子爲政三月,鬻羔豚者不飾價。《後漢·張讓傳》當差之官者,皆于西園諧價。 古借用賈。賈音古,轉去聲,義同。
【定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徑切,庭去聲。《說文》安也。《增韻》靜也,正也,凝也,決也。《易·說卦》天地定位。《書·堯典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禹貢》震澤底定。又《禮·王制》論進士之賢者,以告於王,而定其論。《註》謂各署其所長也。又止也。《書·洛誥》公定,予往已。《註》成王欲周公止洛,自歸往宗周也。又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羹定。《註》定猶熟也。《疏》熟卽止,故以定言之。又《諡法》純行不差,安民法古,曰定。又州名。漢中山郡,唐改定州,以安定天下爲名。又丘名。《爾雅·釋丘》左澤曰定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
【无亏】没有欠缺;没有损害。《楚辞·九歌·大司命》:“愁人兮奈何,愿若今兮无亏。”朱熹集注:“无亏,保守志行无损缺也。”《旧唐书·懿宗纪》:“赐卢简方詔曰:‘……切令大节无亏,勿使前功併弃。’”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四:“凡人许己,务在得中,但士行无亏,不必太苦。”2.不输;不差。《南史·陆厥传》:“厥与约书曰:‘……孟坚精正,《咏史》无亏於东主;平子恢富,《羽猎》不累於凭虚。’”唐韩愈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﹝臣之文﹞编之乎《诗》、《书》之策而无愧,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,虽使古人復生,臣亦未肯多让。”3.没有减少
【增】《唐韻》作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咨騰切《正韻》咨登切,音曾。《說文》益也。一曰重也。《詩·小雅》如川之方至,以莫不增。《史記·黃霸傳》戸口歲增。又衆也。《詩·魯頌》烝徒增增。又與層通。增城漢宮。見前城字註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增宮參差。又與曾通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子鄧切《正韻》子孕切,音橧。賸也。
【圭】〔古文〕珪《唐韻》古攜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涓畦切,音閨。《說文》瑞玉也。上圜下方,圭以封諸侯,故从重土。《書·禹貢》禹錫圭。《詩·大雅》錫爾介圭。《周禮·春官·典瑞》王執鎮圭,公執桓圭,侯執信圭,伯執躬圭。又《周禮·春官》土圭以致四時日月,封國則以土地。《註》土,猶度也。土圭,测日景之圭。又量名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量多少者,不失圭撮。《註》六十四黍爲圭,《後漢·與服志》: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,四系爲一扶,五扶爲一首,五首爲一文,文采淳爲一圭。又丸散之刀圭,准如梧桐子大,十分方寸匕之一,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,抄散
【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親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戚悉切,音七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。《書·禹貢》導渭自鳥鼠同穴,東會于澧,又東會于涇,又東過漆沮。《山海經》羭次之山,漆水出焉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屬右扶風。又古邑名。《春秋·襄二十一年》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。又海名。《張說·梁四公記》黑谷之北有漆海。又木名。《詩·鄘風》椅桐梓漆。又木汁可髤物。《書·禹貢》厥貢漆絲。又物之黑者曰漆。《周禮·春官》巾車漆車藩蔽。《註》漆車,黑車也。又《集韻》七結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千結切,音切。祭禮之容。《禮·祭義》
【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兩切,音享。《說文》聲也。从音鄕聲。《註》徐鍇曰:聲之外曰響。響猶怳也,怳怳然浮也。實而精者曰聲,朴而浮者曰響。響之附聲,如影之著形。《玉篇》應聲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惟影響。又方響,樂器。《杜陽雜編》太和九年,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《韻會》又作鄕。通作嚮饗。
【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余頌切,容去聲。《說文》可施行也。《易·乾卦》初九,潛龍勿用。《疏》唯宜潛藏,勿可施用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討有罪,五五用哉。又《廣韻》使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惟楚有材,晉實用之。《杜甫詩》古來才大難爲用。又功用。《易·繫辭》顯諸仁,藏諸用。《疏》謂潛藏功用,不使物知,是藏諸用也。《論語》禮之用,和爲貴。又貨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正德利用厚生。《疏》謂在上節儉,不爲糜費,以利而用,使財物殷阜。《禮·王制》冢宰制國用,必於歲之杪,五穀皆入,然後制國用。又以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
【不尽】1.未完;无尽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弥子食桃而甘,不尽而奉君。”朱自清《阿河》:“前面偏左的地方,是一片淡蓝的湖水,对岸环拥着不尽的青山。”2.犹不已。《警世通言·赵太祖千里送京娘》:“景清在席上叙起姪儿许多英雄了得,京娘欢喜不尽。”3.不完全。茅盾《子夜》三:“目前这几位实业家就不是一业,他们各人的本身利害关系就彼此不尽相同。”4.书信末尾用语。犹言不一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