珪璋遍四海,人伦多变改
珪璋遍四海,人伦多变改释义
【珪璋】的礼器。古代用于朝聘、祭祀。《庄子·马蹄》:“白玉不毁,孰为珪璋。”《南齐书·礼志上》:“用珪璋等六玉,礼天地四方之神。”宋曾巩《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》:“盖古者相聘,贄有珪璋。及其卒事,则皆还之,以明轻财重礼之义。”2.比喻高尚的人品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刘儒》:“郭林宗常谓儒口訥心辩,有珪璋之质。”南朝齐王俭《褚渊碑文》:“公禀川岳之灵暉,含珪璋而挺曜。”《晋书·陆机陆云传论》:“观夫陆机、陆云,实荆衡之杞梓,挺珪璋于秀实,驰英华于早年,风鉴澄爽,神情俊迈。”3.比喻杰出的人材。晋葛洪《抱朴子·安贫》:“
【遍】《廣韻》與徧同。詳彳部徧字註。
【四海】1.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各按方位为“东海”、“南海”、“西海”和“北海”,但亦因时而异,说法不一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决九川,距四海。”孔传:“距,至也。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”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神经於驪山、太行而不能难,入於四海、九江而不能濡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明本》:“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,不见天光之焜烂;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,不识四海之浩汗。”2.犹言天下,全国各处。《书·大禹谟》:“文命敷於四海,祗承于帝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大王起
【人伦】1.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。《管子·八观》:“背人伦而禽兽行,十年而灭。”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人之有道也,饱食煖衣,逸居而无教,则近於禽兽,圣人(舜)有忧之,使契为司徒,教以人伦: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叙,朋友有信。”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上不变天性,下不夺人伦。”宋周密《齐东野语·巴陵本末》:“人伦睦,则天道顺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二回:“这件是人伦中大事,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,到教家中老父吃苦。”曹禺《雷雨》第四幕:“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,觉得脸上不好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