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宗法窟寖湮微,拭眼余风靡孑遗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归宗法窟寖湮微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guī zōngfǎkūjìn|qǐnyān wēi |
拭眼余风靡孑遗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拼音: shìyǎnyúfēng mǐjié yí |
归宗法窟寖湮微,拭眼余风靡孑遗释义
【归宗】古代谓出嫁妇女,父母虽亡,也得回家省问,以示不绝于宗族。《仪礼·丧服》:“妇人虽在外,必有归宗。”郑玄注:“父虽卒,犹自归宗……不自絶於其族类也。”2.古时已出嫁的妇女因夫死而回到娘家,或年限女婿(招女婿的一种)回至本家。《诗·邶风·燕燕》“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”毛传:“归,归宗也。”唐韩愈《卢君墓志铭》:“母夫人既终,育幼弟与归宗之妹,经营勤甚,未暇进仕也。”元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三折:“我无儿不使妇,你两个可也有爷和娘在家裡,不如收拾了一房一卧,各自归宗去罢。”《元典章·户部三·籍册》:“﹝年限女婿﹞归
【窟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苦骨切,音。《篇海》窟,室也,孔穴也。《禮·禮運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,冬則居營窟。《左傳·襄三十年》鄭伯有爲窟室,而夜飮酒。《史記·專諸傳》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。《註》謂掘地爲室。又山名。《北史·鄭義傳》隱居滎陽三窟山。《水經注》唐述山謂之唐述窟。又西一里有時亮窟。又月窟,月所生。又《戰國策》蘇秦特窮巷掘門。《註》掘卽窟,古字通。又叶丘月切,音闕。《謝靈運·辭祿賦》解龜紐于城邑,反褐衣于丘窟。頖人事于一朝,與世物乎長絕。又叶區乙切,音乞。《蘇軾·石炭詩》君知欲斫姦邪窟,楚國何
【寖】《集韻》咨林切。與浸同,漑也。又水名。寖水,出武安縣東。又寖漬。《前漢·溝洫志》西南出寖數百里。又《漢武帝·策賢良制》寖明寖昌。又《五音集韻》子鴆切。義同。◎按《正字通》水部十畫寖重出。詳十三畫濅字註。
【湮微】衰微。汉赵岐《<孟子>题辞解》:“孟子閔悼尧、舜、汤、文、周、孔之业,将遂湮微。”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梁德湮微,祸乱荐发。”宋陈亮《问答上》:“诛锄剗削,至於分裂以各王其子弟,同姓湮微,而后族之祸又成矣。”明宋濂《<吕氏采史目录>序》:“慨然悯胜国之亡,其史将遂湮微。”洪深《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》上篇四:“改由扩大的管弦乐队执行伴奏,再经瓦格纳与韦尔第的改革,宣叙与歌唱的界限,愈见湮微。”典
【拭】《唐韻》賞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設職切,音識。《爾雅·釋詁》淸也。《增韻》抆拭,揩也。《六書故》以巾拭垢濡也。《禮·雜記》雍人拭羊。《註》拭,靜也。《釋文》亦作靚。《儀禮·聘禮》賈人北面坐拭圭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【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語限切,顏上聲。《說文》目也。《靈樞經·大惑論》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注于目,爲之精。精之窠爲眼,骨之精爲童子,筋之精爲黑眼,氣之精爲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隂,白眼赤衇法于陽。《釋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說卦》巽其於人也,爲多白眼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籍能爲靑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傳》仙書云:眼方者壽千歲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時而方。又馬有夜眼。《本草綱目》馬夜眼在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狀》南方之果,珍異者有龍眼。又香
【风靡】风所及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臣刀之利,风靡骨断,而髮不断,是臣之一死也。”1.随风倒伏。南朝梁沉约《法王寺碑》:“陆旗风靡,水阵云披。”2.归顺;降伏。汉蔡邕《太尉汝南李公碑》:“百司震肃,饕餮风靡,恶直丑正。”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天宝十四载》:“上始闻禄山反,河北郡县皆风靡,叹曰:‘二十四郡,曾无一人义士邪!’”李大钊《Bolshevism的胜利》:“二十世纪的世界,恐怕也不免为这种宗教的权威所支配,为这种群众运动所风靡。”3.倾倒;倾慕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摩腊婆国》:“彼大自在天、婆藪天、那罗延天
【孑遗】1.遗留;残存。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周餘黎民,靡有孑遗。”毛传:“孑然遗失也。”陈奂传疏:“《方言》《广雅》皆云:孑,餘也。靡孑遗,即无餘遗。”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“逆臣董卓,荡覆王室,典宪焚燎,靡有孑遗,开辟以来,莫或兹酷。”唐白居易《寓意诗》之一:“一朝为灰烬,柯叶无孑遗。”《明史·黄凤翔传》:“与其要福於冥漠之鬼神,孰若广施於孑遗之赤子。”郭沫若《星空·洪水时代》诗:“那时节,鱼在山腰游戏,树在水中飘摇,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。”2.残存者;遗民。《明史·忠义传四·徐世淳》:“三陷之后,城中几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