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及虽非鱼,想见亦相似

顾及虽非鱼,想见亦相似

诗句读音
顾及虽非鱼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gùjísuīfēiyú
想见亦相似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
拼音: xiǎng jiànyìxiāng sì

顾及虽非鱼,想见亦相似释义

【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息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宣隹切,音綏。《說文》似蜥蜴而大。从虫唯聲。又《玉篇》詞兩設也。《廣韻》助語也。《集韻》不定也。况辭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每有,雖也。《註》詩曰:每有良朋,辭之雖也。《禮·少儀》雖請退可也。《疏》雖,假令也。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。又《玉篇》推也。又與唯通。《禮記·表記》唯天子受命於天。註:唯當爲雖。又《荀子·性恶篇》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,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,不能仁義法正也。楊僦註:唯,讀爲雖。漢典考證:〔《註》小雅棠棣曰,每有良朋〕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

【非】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微切,音飛。《說文》違也。从飛下翄,取其相背。《玉篇》不是也。《書·說命》無恥過作非。《易·繫辭》辨是與非。又《玉篇》下也。又《玉篇》隱也。又《增韻》訾也。《孝經·五章》非聖人者無法,非孝者無親。又《玉篇》責也。《前漢·魏相傳》使當世責人非我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非山之首,其上多金玉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非子,伯益之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尾切,音斐。《集韻》本作誹。謗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不入言而腹非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作腹誹。又《鼂錯傳》非謗不治。《註》非,讀曰誹。又《韻會

【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語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牛居切,御平聲。《說文》本作,水蟲也。象形,與燕尾相似。《註》徐鍇曰:下火象尾而已,非水火之火。《韻會》隷省作魚。《易·中孚》豚魚吉。《註》魚者,蟲之隱者也。《儀禮·有司徹》魚。《註》魚無足翼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白魚躍入王舟中。《註》馬融曰:魚者介鱗之物,兵象也。又蠹魚,亦名衣魚,本草生,久藏衣帛及書紙中。又《詩·小雅》象弭魚服。《傳》魚服,魚皮。《陸璣疏》魚服,魚獸之皮也。似猪,東海有之。一名魚貍,其皮背上斑文,腹下純靑,今以爲弓鞬步叉者也。又《唐書·車服志》

【想见】史记·孔子世家论》:“余读孔氏书,想见其为人。”宋苏轼《书韩干牧马图》诗:“南山之下,汧渭之间,想见开元天宝年,八坊分屯隘秦川。”郭沫若《<屈原赋>今释·屈原简述》:“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自然现象是怎样关心,诗人的想像力是多么丰富。”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相似】相类;相像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。”南朝梁萧统《采莲曲》:“桂楫兰橈浮碧水,江花玉面两相似。”清李渔《意中缘·名逋》:“只要画得有几分相似,就不十分到家,我和你指点一指点,改正一改正,也就可以充得去了。”老舍《赶集·黑白李》:“其实他俩的脸都很白,而且长得极相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