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来群枉难为并,培植灵根得等闲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古来群枉难为并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3láiqún3nán wéibìng|bīng |
培植灵根得等闲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平 拼音: péi zhílíng gēndé|děi|deděng xián |
古来群枉难为并,培植灵根得等闲释义
【古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公戸切《韻會》果五切《正韻》公土切,音鼓。《爾雅·釋詁》古,故也。《說文》从十,口。識前言者也。《徐鉉曰》十口所傳,是前言也。《玉篇》久也,始也。《書·堯典》曰若稽古帝堯。《詩·邶風》逝不古處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世歷三古。《孟康曰》伏羲上古,文王中古,孔子下古。又《禮·祭義》以祀天地、山川、社稷、先古。《註》先古,謂先祖也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輪已庳,則於馬終古登阤也。《註》終古,猶言常也。又賁古,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益州郡賁古縣。又姓。《廣韻》周太王從邠適岐,稱古公,其後氏焉。
【来】〔古文〕徠《廣韻》落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郞才切,賴平聲。至也,還也,及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。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又《公羊傳·隱五年》公觀魚於棠,登來之也。《註》登讀爲得,齊人謂求得爲登來。又玄孫之子曰來孫。又麥名。《詩·周頌》貽我來牟。《前漢·劉向傳》作飴我釐麰。亦作。又呼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祝來瞽令臯舞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洛代切,音賚。撫其至日來。《孟子》放勳曰:勞之來之。又叶鄰奚切,音離。《詩·邶風》莫往莫來,悠悠我思。《素問》恬澹虛無,眞氣從之。精神守內,病安從來。又叶郞
【群】《五經文字》羣,俗作群。
【枉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迂往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嫗往切,汪上聲。《說文》衺曲也。《淮南子·時則訓》木熙者舉梧檟,據句枉。又人之不直者,亦謂之枉。《論語》舉直錯諸枉。又屈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秋,命有司申嚴百,毋或枉橈。又冤也。《唐書·高仙芝傳》軍中皆呼枉。又枉駕。《戰國策》聶政曰:仲子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。又枉矢,有三義:一《周禮·夏官·司弓矢》枉矢利火射。註今之飛矛是也。或謂之兵矢。一《禮·投壺》主人謂曰:某有枉矢哨壺,請以樂賓。《註》謙言不直之矢也。一星名。《考異郵》枉矢,狀如流星,蛇行有尾。又《類
【难为】;不好办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魏牟,万乘之公子也,其隐巖穴也,难为於布衣之士。”唐杜甫《草堂》诗:“弧矢暗江海,难为游五湖。”清阮元《小沧浪笔谈·桂未谷<晚学集>序》:“尝谓为才人易为,学人难为,心性之学人易为,考据之学人难为。”王思阽《偏枯》:“这虽是不出奇的手艺,搁在不会的人身上,就是个难为。”1.使人困窘,使人为难。《古今小说·沉小霞相会出师表》:“料得家乡已远,就做出嘴脸来,呼么喝六,渐渐难为他夫妻两个来了。”清李渔《奈何天·计左》:“他要难为我,我不敢进去。”瞿秋白《文艺杂著续辑·东洋人出兵》:“
【培植】1.栽种培育。《宋史·卢秉传》:“亭沼如爵位,时来或有之;林木非培植根株弗成,大似士大夫立名节也。”王安友《协作》三:“庆山到那菜园上一看,原来许多人正在那里培植地瓜苗子。”2.培养,扶植。宋陆游《谢钱参政启》:“兹盖伏遇某官培植众材,主张公论。”《金史·韩企先传》:“企先为相,每欲为官择人,专以培植奬励后进为己责任。”清薛福成《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》:“福建船政有前后学堂,原为培植水师将才而设。”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三:“在北京整整的住了四年,虽纯哥是按‘家族的旧道德’培植扶助我,我又被‘新时代的自由神’
【灵根】1.神木的根。晋孙拯《赠陆士龙》诗:“制动以静,祕景在阴,灵根可栖,乐此隈岑。”2.植物根苗的美称。唐柳宗元《种术》诗:“戒徒斸灵根,封植閟天和。”宋司马光《和昌言官舍十题·石榴花》:“灵根逐汉臣,远自河源至。”明陈所闻《懒画眉·月下刘中明招赏牡丹》曲:“一丛凝露在沉香,移得灵根傍锦堂。”清秋瑾《白梅》诗:“淡到罗浮忘色相,謫来尘世具灵根。”3.指才德修养。汉扬雄《太玄·养》:“藏心於渊,美厥灵根。”范望注:“灵根,道德也。”宋黄庭坚《柳閎展如苏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作诗赠之》:“咸池浴日月,深宅养灵根。”4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【等闲】“等閒”。1.寻常;平常。唐贾岛《古意》诗:“志士终夜心,良马白日足,俱为不等閒,谁是知音目。”元邓玉宾《粉蝶儿》套曲:“翠巖前,青松下,把箇茅庵儿围抱,除了猿鹤,等閒间世无人到。”《好逑传》第一回:“他人虽生得秀美,性子就似生铁一般,十分执拗,又有几分膂力,动不动就要使气动粗,等闲也不轻易见他言笑。”毛泽东《长征》诗: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”2.轻易;随便。唐白居易《新昌新居》诗:“等閒栽树木,随分占风烟。”宋朱熹《春日》诗: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六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