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朝重文字,设官如经师

国朝重文字,设官如经师

诗句读音
国朝重文字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guó cháozhòng|chóngwén zì
设官如经师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
拼音: guānrújīng shī

国朝重文字,设官如经师释义

【国朝】政。亦指国家,朝廷。《后汉书·杨赐传》:“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,共专国朝,欺罔日月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今臣无德可述,无功可纪,若此终年,无益国朝。”2.指本朝。唐韩愈《荐士》诗:“国朝盛文章,子昂始高蹈。”明张煌言《与张承恩书》:“若足下原国朝之宿将,更当先著祖鞭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,功名奕世,富贵流传,已歷百年,奈运终数尽,不可挽回!”

【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柱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儲用切,音緟。《說文》厚也。《增韻》輕之對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夫茅之爲物薄,而用可重也。《禮·王制》輕任幷,重任分。又《廣韻》更爲也。《博雅》重,再也。又難也。《戰國策》臣之所重處重留也。《註》重,猶難也。《前漢·淮南王傳》文帝重自切責之。《註》如淳曰:重,難也。又貴也。《戰國策》張儀之殘樗里疾也,重而使之。《註》重,猶貴也。又尊也。《禮·祭統》所以明周公之德,而又以重其國也。《註》重,猶尊也。又尚也。《禮·緇衣》臣儀行不重辭。《註》重,猶尚也。《疏》爲臣之法,不尚虛華之

【文字】语言的书写符号。古代多指单字。汉许慎《<说文解字>叙》:“盖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;其俊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”按,依类象形,即独体,为文;形声相益,即合体,为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一法度衡石丈尺,车同轨,书同文字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夫文字者,坟籍根本,世之学徒,多不晓字。”唐韩愈《读<鹖冠子>》:“文字脱谬,为之正三十有五字。”清陈澧《东塾读书记·小学》:“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,声不能传於异地,留於异时,於是乎书之为文字。”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要之文字成就,所当绵歷岁时,且由众

【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沽歡切,音觀。《說文》吏事君也。《玉篇》宦也。《論語·撰考》黃帝受地形,象天文,以制官。《周禮·天官疏》上古以雲鳥紀官,六官之號見於唐虞,堯育重黎之後,羲氏和氏之子,使掌舊職天地之官。其時官名,蓋曰稷曰司徒,是天官稷也,地官司徒也。又分命仲叔,使掌四時之官,春爲秩宗,夏爲司馬,秋爲士,冬爲共工。共工,冬官也。合稷與司徒,是六官之名見也。夏之官百有二十,公卿大夫元士,具列其數,殷之官二百四十,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,故曰設官分職,以爲民極。又《增韻》職也,使也,公也

【经师】讲授经书的学官。《汉书·平帝纪》:“郡国曰学,县、道、邑、侯国曰校。校、学置经师一人。”2.泛指传授经书的大师或师长。晋袁宏《后汉纪·灵帝纪上》:“盖闻经师易遇,人师难遭。故欲以素丝之质,附近朱蓝耳。”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八:“梁敬叔观察尝书楹联见赠云:‘家有百旬老母,身为一代经师。’”徐特立《各科教学法讲座》二:“因为中国过去教经书中的知识的称经师,现在是教科学知识,为了容易记,所以仍袭用这个名称。”3.佛教称善于读诵经文之法师。《毘奈耶·杂事四》:“﹝王﹞报言夫人:‘……我欲亲往奉彼经师。’胜鬘夫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