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此即神宫,虚堂惬云性

过此即神宫,虚堂惬云性

诗句读音
过此即神宫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guò|guo|guōcǐjíshén gōng
虚堂惬云性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
韵脚:去四十五勁
拼音: xū tángqièyúnxìng

过此即神宫,虚堂惬云性释义

【过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臥切,戈去聲。《玉篇》度也,越也。《正韻》超也。《易·繫辭》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《禮·檀弓》過之者,俯而就之。《史記·贾生傳》自以爲過之,今不及也。又過失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宥過無大。《註》過者,不識而誤犯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俱去細過,偕歸大道。又罪愆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柄,八曰誅,以馭其過。又責也。《史記·項羽紀》聞大王有意督過之。又卦名。易大過,小過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禾切,音戈。《廣韻》經也。《書·禹貢》東過洛汭,北過洚水。又過所也。《釋名》過
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
【即】《玉篇》卽今作即。漢典考證:〔《管子·弟子職》左手執燭,右手執卽。《註》卽,作焱。〕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。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。卽作焱非管子註文,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。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。考證:〔《管子·弟子職》左手執燭,右手執卽。《註》卽,作焱。〕 謹照原文左手執燭改右手執燭。右手執卽改左手正櫛。卽作焱非管子註文,惟禮記檀弓註引作卽。謹改爲檀弓註櫛作卽。

【神宫】1.神庙;神殿。三国魏阮籍《大人先生传》:“先生过神宫而息,潄吾泉而行,迴乎逌而游览焉。”南朝梁沉约《梁宗庙登歌》之七:“神宫肃肃,灵寝微微。”2.指皇宫。朱祖谋《声声慢·落叶》词:“香沟旧题红处,拚禁花憔悴年年。寒信急,又神宫凄奏,分付哀蝉。”3.古星名。属尾宿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﹝尾九星﹞第三星旁一星,名曰神宫,解衣之内室。”

【虚堂】高堂。南朝梁萧统《示徐州弟》诗:“屑屑风生,昭昭月影。高宇既清,虚堂復静。”唐戎昱《客堂秋夕》诗:“隔窗萤影灭復流,北风微雨虚堂秋。”宋朱熹《山北纪行》之十:“北渡石塘桥,西访濂溪宅。乔木无遗株,虚堂唯四壁。”清顾炎武《悼亡》诗之二:“北府曾缝战士衣,酒浆宾从各无违。虚堂一夕琴先断,华表千年鹤未归。”

【惬】同。見上(字)註。

【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王分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分切,音雲。《說文》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《正字通》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又運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《註》云:運動貌。又狎昵往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昏姻孔云。《朱傳》云: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《註》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又語助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又云云:衆語也

【性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息正切,音姓。《中庸》天命之謂性。《註》性是賦命自然。《孝經·說曰》性者,生之質也。若木性則仁,金性則義,火性則禮,水性則知,土性則信。又《通論》性者,生也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土會之法,辨五地之物生。杜子春讀生爲性。《賈疏》性亦訓生,義旣不殊,故後鄭不破之也。又《貉隸註》不生乳。劉音色敬切。又無爲而安行,曰性之。《孟子》堯舜性之也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新佞切,音胜。心悸也。 《淳曰》性字从生从心,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土會之法,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