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难倚长城,庙谋资大贤

国难倚长城,庙谋资大贤

诗句读音
国难倚长城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guó nàn3cháng chéng
庙谋资大贤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miào móuzīdà xián

国难倚长城,庙谋资大贤释义

【国难】国傩。古指国家驱逐疫鬼之官,又名方相氏。难,通“儺”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命国难,九门磔攘,以毕春气。”郑玄注:“此难,难阴气也。”按,傩,驱逐疫鬼谓之傩。国家的危难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方今宗室衰弱,外无彊蕃,天下倾首服从,莫能亢扞国难。”《南史·徐文盛传》:“﹝文盛﹞闻国难,乃召募得数万人来赴,元帝以为秦州刺史,加都督,授以东讨之略。”宋文天祥《<指南录>自序》:“生无以救国难,死犹为厉鬼以击贼。”明王猷定《己亥七月移家卢家堡舟中即事》诗:“国难轻妻子,时危重甲兵。”廖仲恺《致饶潜川黄德源曾允明等函》

【倚】《唐韻》於綺切《集韻》巨綺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隱綺切,音輢。因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又《左傳·昭五年》薳啓彊曰:設机而不倚,爵盈而不飮。又恃也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百姓罷極怨望,容容無所倚。又偏也,側也。《禮·問喪》居于倚廬。又倚瑟,合曲也。《前漢·張釋之傳》愼夫人倚瑟而歌。今塡詞家謂之倚聲。又姓。楚左史倚相之後。又《正韻》於戲切,音意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與奇同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倚魁之行。《註》引《揚子·方言》:秦晉之閒,凡物體不具謂之倚。又《莊子·天下篇》南方有倚人焉,曰黃繚。音義同畸。 

【长城】的绵亘不绝的城墙。春秋战国时各国出于防御目的,分别在边境形势险要处修筑长城。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载有“楚国方城以为城”的话,这是有关长城的最早记载。战国时齐、楚、魏、燕、赵、秦和中山等国相继兴筑。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,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,将秦、赵、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,连贯为一。故城西起临洮(今甘肃省岷县),北傍阴山,东至辽东,俗称“万里长城”。至今尚有遗迹残存。此后汉、北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。明代为了防御鞑靼、瓦剌的侵扰,自洪武至万历时,前后修筑长城达十八次

【庙谋】犹庙算。《文选·范晔<后汉书·光武纪赞>》:“明明庙谋,赳赳雄断。”李善注:“庙谋,庙筭也。”唐杜甫《奉送王信州崟北归》诗:“徙倚瞻王室,从容仰庙谋。”宋王谠《唐语林·政事上》:“每有朝廷重事,庙谋未决者,必资於韦公。”

【资】《唐韻》卽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津私切,音咨。《說文》貨也。《易·旅卦》旅卽次,懷其資。《註》必獲次舍,懷來資貨。又《易·乾卦》萬物資始。《釋文》資,取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問歲月之資。《註》資,行用也。又《五經文字》齎,與資同。《儀禮·少牢饋食禮》資黍于羊俎兩端。《註》資,猶減也。今文資作齎。又與咨同。《禮·緇衣》民惟曰怨資。《尚書》作咨。又姓。《玉海》資氏。《留·風俗傳》黃帝之後。《四明志》會稽有資氏。又《集韻》資四切。與恣同。秦刻石文恣作資。

【大贤】的人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天下有道,小德役大德,小贤役大贤。”三国魏李康《运命论》:“虽仲尼至圣、颜冉大贤……不能遏其端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七回:“孔明当世大贤,岂可召乎?”清唐孙华《开河行》:“大贤久不作,尔曹谁復知经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