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破空陵墓,时移改要冲

国破空陵墓,时移改要冲

诗句读音
时移改要冲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íyí gǎiyào chōng
国破空陵墓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guópòkōng|kòng|kǒnglíng mù

国破空陵墓,时移改要冲释义
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

【移改】移动改变。唐李端《赠康洽》诗:“自言万物有移改,始信桑田变成海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七九回:“自古王言如纶綍,因此号为玉音,不可移改。”漢

【要冲】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。《后汉书·傅燮传》:“今凉州天下要衝,国家藩卫。”宋岳飞《奏辞镇南军承宣使第三状》:“况九江乃控扼之重地,连武昌为襟带之要衝。”清张尚瑗《仙霞关》诗:“尔来文物盛唐宋,舟车衢信当要衝。”典

【国】〔古文〕囗囶圀《唐韻》古或切《集韻》骨或切,觥入聲。《說文》邦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量人》掌建國之法,以分國爲九州。又《冬官·考工記》匠人營國,旁三門,國中九經九緯,經涂九軌,左祖右社,面朝後市。《禮·王制》五國以爲屬,十國以爲連,二十國以爲卒,二百一十國以爲州。《孟子》大國,地方百里,次國,地方七十里,小國,地方五十里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掌節》山國用虎節,土國用人節,澤國用龍節。《註》山國多山者,土國平地也,澤國多水者。又滅人之國曰勝國。《左傳註》勝國者,絕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又九州之外曰外國。亦曰絕國。《後

【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普過切,頗去聲。壞也,剖也,裂也,劈也,坼也。《正字通》凡物壞,及行師敗其軍,奪其地,皆曰破。說文專訓石碎,泥。又《韻會》曲破,樂名。樂書云:唐明皇天寶,樂章多以邊地名曲。如伊州,甘州之類。曲終繁聲,名爲入破。又《字彙補》披義切,音媲壞也。又叶博屑切,音鷩。《呂覽》膏以明自煎,鐸以聲自穴。翠以羽殃身,蚌以珠致破。

【空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苦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枯公切,音崆。空虛也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赤帝行德天牢,謂之空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在彼空谷。《傳》大也。又盡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空,盡也。《詩·小雅》杼柚其空。又太空,天也。又地名。《爾雅·釋地》北戴斗極爲空桐。《左傳·哀二十年》宋公遊于空澤。《註》空澤,宋地。《史記·殷本紀註》伊尹生于空桑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京兆縣十二,其三曰船司空。《註》縣名。本主船之官,遂以爲縣。又《武帝紀》元鼎五年,行幸雍遂,踰隴登空同。《註》空同,山名。亦作崆峒。《山海經》白馬山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

【陵墓】坟墓。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。亦泛指坟墓。汉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若歷世而长存,何遽营乎陵墓。”三国魏曹植《责躬》诗:“逝慙陵墓,存愧闕庭。”明郎瑛《七修类稿·义理二·葬》:“胡人之葬,务平实其地,望之则曰陵墓在焉。”清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卷十一:“乾州武则天陵墓,遇客题诗訕笑者,必有风雷之异。”李瑛《一月的哀思·三》诗:“敬爱的周总理呀,你没有陵墓,没有碑文,你的名字却镌刻在亿万人心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