裹签金膏冻,糜蒲玉屑匀

裹签金膏冻,糜蒲玉屑匀

诗句读音
糜蒲玉屑匀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八諄
拼音: mí|méipúyù xièyún
裹签金膏冻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guǒ1jīn gāodòng

裹签金膏冻,糜蒲玉屑匀释义

【糜】《廣韻》靡爲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忙皮切,音靡。《說文》黃帝初敎作糜。《釋名》糜,煑米使糜爛也。《博雅》糜,糏也,饘也。《禮·月令》行糜粥飲食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施糜之屬。《註》施糜粥之神。《風土記》俗尙以赤豆爲糜,所以象色也。又爛也。《孟子》糜爛其民。《前漢·賈山傳》無不糜滅。又與靡通。《禮·少儀》國家靡敝。《疏》靡爲糜,謂財物糜散凋敝。古字通用。又與眉同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赤糜聞之,不敢入界。《註》糜,眉也。古字通用。 《集韻》或作、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月令》行糜粥飯食。〕 謹照原文飯食改飲食。 考證

【蒲】《唐韻》薄胡切。水草,可以爲席。《禮·玉藻》連用湯履蒲席。《釋名》蒲,草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醢人》深蒲。《詩·大雅》維筍及蒲。《後漢·劉寬傳》吏人有過,但用蒲鞭罰之。又《詩·王風》揚之水,不流束蒲。《陸璣疏》蒲柳有兩種,皮正靑者曰小楊,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。又《周禮·春官》男執蒲璧。《註》或以蒲爲瑑飾。又《禮·明堂位》周以蒲勺。《註》蒲謂合蒲,當刻勺爲蒲頭,其口微開如蒲草。又《釋名》草圓屋曰蒲。蒲,敷也。又人名。《華陽國志》望帝更名蒲。《高士傳》蒲衣,舜時賢人。《淮南子·人閒訓》蒲且子之巧,亦弗能加也。又地名

【玉屑】玉的碎末。《周礼·天官·玉府》“王齐则共食玉”汉郑玄注:“玉是阳精之纯者,食之以御水气。郑司农云:‘王齐当食玉屑。’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卫觊传》:“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,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,故立仙掌以承高露。”宋谢翱《后桂花引》:“修月仙人饭玉屑,瑶鸭腾腾何处爇。”2.碎末的美称。唐李贺《题赵生壁》诗:“大妇然竹根,中妇舂玉屑。”此指米粉。《群音类选·双忠记·张母忆儿》:“又节届端阳,酒泛菖蒲玉屑香。”此指香粉。3.谓华而不实的文词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相刺》:“故玉屑满篋,不为有寳;诗书负笈,不为有道。”南

【匀】《唐韻》羊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兪倫切,音云。《說文》少也。从勹从二。指事也。一曰均也。《玉篇》齊也。《廣韻》徧也。《杜甫·麗人行》肌理細膩骨肉勻。又《集韻》規倫切,音君。與均同。

【裹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古火切,音果。《玉篇》包也。《詩·大雅》乃裹糇糧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裹飯而往食之。又《宋玉·高唐賦》綠葉紫裹。《註》裹,猶房也。又《郭璞·江賦》濯穎散裹。《註》裹,謂草實也。又《說文》纏也。又《集韻》古臥切,音過。義同。又《韻會》指所包之物也。

【签】《集韻》千廉切,音籖。《博雅》簽、籯,籠也。又《篇海》簽書文字也。

【金膏】1.道教传说中的仙药。《穆天子传》卷一“黄金之膏”晋郭璞注:“金膏,亦犹玉膏,皆其精汋也。”《文选·江淹<杂体诗·效王微“养疾”>》:“水碧验未黷,金膏灵詎緇。”李周翰注:“水碧,水玉也。与金膏并仙药。”唐李德裕《二芳丛赋》:“思欲揖金膏而驻魄,扳珠树而輟餐。”2.喻出类拔萃的人物。明宋濂《送方生还宁海》诗:“昔在词垣时,英材常骏奔。水碧与金膏,价重骇见闻。”王闿运《余世松诔》:“盖水碧金膏,非几席之玩;醴泉玉烛,无时日之期。”3.指磨镜用膏。唐王度《古镜记》:“但以金膏涂之,珠粉拭之,举以昭日,必影彻墙

【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多貢切,東去聲。《說文》冰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冬,地始凍。孟春,東風解凍。《風俗通》冰壯曰凍。又《唐韻》德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都籠切,音東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