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人思负局,天子惜被衣

国人思负局,天子惜被衣

诗句读音
天子惜被衣平仄:平 仄 平 仄 平
拼音: tiān zǐxīpī yī
国人思负局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入三燭
拼音: guó rénsī fùjú

国人思负局,天子惜被衣释义

【天子】古以君权为神所授,故称帝王为天子。《诗·大雅·江汉》:“明明天子,令闻不已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於是帝尧老,命舜摄行天子之政,以观天命。”唐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男儿本自重横行,天子非常赐颜色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三五回:“庄徵君戴了朝巾,穿了公服,跟在班末,嵩呼舞蹈,朝拜了天子。”

【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積切,音昔。《說文》痛也。从心昔聲。《廣韻》悋也。《增韻》憐也,愛也。一曰貪也。又叶息約切,音削。《曹植·贈丁儀詩》思慕延陵子,寶劒非所惜。子其寧爾心,親交義不薄。

【被衣】把衣服披在肩背上。汉严忌《哀时命》:“凿山楹而为室兮,下被衣於水渚。”2.人名。相传为尧时高士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尧之师曰许由,许由之师曰啮缺,啮缺之师曰王倪,王倪之师曰被衣。”《汉书·古今人表》:“被衣。”颜师古注:“被音披。”汉

【国人】1.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内的人。《周礼·地官·泉府》:“国人郊人从其有司。”贾公彦疏:“国人者,谓住在国城之内,即六乡之民也。”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子駟帅国人盟于大宫。”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。国人立其中子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五节:“农民住在田野小邑,称为野人;工商业者住在大邑,称为国人。”2.国内之人,全国的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国人皆曰不可,然后察之。”唐韩愈《题楚王庙》诗:“犹有国人怀旧德,一间茅屋祭昭王。”宋叶适《祭潘叔度文》:“若夫父母兄弟,安其义而

【思负】思念罪过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李严传》“乃废平为民,徙梓橦郡”南朝宋裴松之注:“诸葛亮又与平子丰教曰:‘若都护思负一意,君与公琰推心从事,否可復通,逝可復还也。’”《资治通鉴·魏明帝太和五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注曰:“思负,谓思其罪负也。”

【局】《廣韻》渠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衢六切,音跼。《說文》促也。从口,在尺下,復局之。一曰博,所以行棊,博局外有垠堮周限可用,故謂人材爲幹局。《廣韻》曹局也。《禮·典禮》左右有局。《註》軍之左右有部分,不相濫也。《又》各司其局。《註》軍行須監領也。又拘也,促也,曲身也。《屈原·離騷》僕夫悲余馬懷兮,蜷局顧而不行。《註》曲促,回顧不前也。《史記·魏其傳》今日廷論,乃局趣效轅下駒。又鬈髮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予髮曲局。《註》局,卷貌。又《增韻》匣也。又《唐文粹》有負局生。又叶居亦切。《詩·小雅》謂天蓋高,不敢不局。叶下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