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使乘轺去,诸侯拥节迎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诸侯拥节迎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二庚 拼音: zhū hóuyōng jiéyíng |
国使乘轺去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八語 拼音: guóshǐchéng|shèngyáoqù |
国使乘轺去,诸侯拥节迎释义
【诸侯】1.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。在其统辖区域内,世代掌握军政大权,但按礼要服从王命,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,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。《易·比》:“先王以建万国,亲诸侯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,以征不享,诸侯咸来宾从。”宋高承《事物纪原·官爵封建·诸侯》:“《帝王世纪》曰:女媧未有诸侯,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,炎帝世,乃有诸侯,风沙氏叛,炎帝修德,风沙之民自攻其君,则建侯分土自炎帝始也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:“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,周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,即‘封邦建国’
【拥节】执持符节。亦指出任一方。南朝陈徐陵《关山月》诗之二:“将军拥节起,战士夜鸣弓。”《隋书·高祖纪下》:“燕南赵北,实为天府,拥节杖旄,任当连率。”宋苏轼《贺蒋发运启》:“拥节东南,上寄一方之休戚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傅文忠之谦》:“其子文襄王復以英年拥节,屡镇边隅。”孙中山《实行裁兵宣言》:“躬自减削,以导国人,亦冀拥节诸公,翻然憬悟。”2.指执持仪仗。明叶宪祖《鸾鎞记·劝仕》:“鸣騶盛,拥节严,行行避人谁敢前?”
【迎】《唐韻》語京切《集韻》魚京切《韻會》疑京切,音。《說文》逢也。《增韻》逆也,迓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自關而東曰逆,自關而西曰迎。《淮南子·覽訓》不將不迎。《註》將,送也。迎,接也。不隨物而往,不先物而動也。又逆數也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迎日推策。《註》逆數之也。日月朔望,未來而推之,故曰迎日。又《廣韻》魚敬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慶切,去聲。《正韻》凡物來而接之則平聲,物未來而往迓之則去聲。《詩·大雅》親迎于渭。又叶吾郞切,音昂。《史記·龜筴傳》理達于理,文相錯迎。使工占之,所言盡當。又叶元具切,音遇。《屈原
【国】〔古文〕囗囶圀《唐韻》古或切《集韻》骨或切,觥入聲。《說文》邦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量人》掌建國之法,以分國爲九州。又《冬官·考工記》匠人營國,旁三門,國中九經九緯,經涂九軌,左祖右社,面朝後市。《禮·王制》五國以爲屬,十國以爲連,二十國以爲卒,二百一十國以爲州。《孟子》大國,地方百里,次國,地方七十里,小國,地方五十里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掌節》山國用虎節,土國用人節,澤國用龍節。《註》山國多山者,土國平地也,澤國多水者。又滅人之國曰勝國。《左傳註》勝國者,絕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又九州之外曰外國。亦曰絕國。《後
【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士切《正韻》師止切,音史。令也,役也。《豳風》序:說以使民。《禮·曲禮》六十曰耆指使。《註》指事使人也。《管子·樞言篇》天以時使,地以材使,人以德使,鬼神以祥使,禽獸以力使。又《集韻》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。遣人聘問曰使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發一乗之使,下咫尺之書。又《鬼谷子抵巇篇》聖人者,天地之使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四時者,天之吏也。日月者,天之使也。又《諡法》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。 本作。《六書統》从人从事。令人治事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易·兌卦》悅以使民。〕 謹按
【乘】ZDIC.NET汉典
【轺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餘招切,音遙。《說文》小車也。《釋名》軺,遙也。四向遠望之車也。《前漢·平帝紀》徵天下通知逸經古記者,在所爲駕,一封軺傳,遣詣京師。《註》以一馬軺車而乗傳。又《廣韻》市招切《集韻》時饒切,音韶。《正韻》丁聊切,音刁。義同。 一作。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