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书卷慢翻寻,齿发萧疏岁月侵

古人书卷慢翻寻,齿发萧疏岁月侵

诗句读音
齿发萧疏岁月侵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二十一侵
拼音: chǐ1|4xiāo shūsuì yuèqīn
古人书卷慢翻寻平仄: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gǔ rénshū juànmànfānxún

古人书卷慢翻寻,齿发萧疏岁月侵释义

【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昌里切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醜止切《正韻》昌止切,音。《說文》口齗骨也。象口齒之形。牙,牡齒也。《字彙》上曰齒。下曰牙。《顏師古·急就篇註》齒者總謂口中之骨,主齰齧者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小司之職》自生齒以上,登於天府。《鄭註》人生齒而體備,男八月,女七月而生齒。又《釋名》齒,始也。少長別,始乎此也。以齒食多者長也,食少者幼也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齯齒,壽也。註:齒墮更生細者。通作兒。《詩·魯頌》黃髮兒齒。又年也。又列也。《左傳·隱十一年》寡人若朝於薛,不敢與諸任齒。《杜註》齒,列也。《

【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伐切,音髮。《說文》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壹發五豝。《傳》發,矢也。《前漢·匈奴傳》矢四發。《註》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矢爲一發。師古曰:發,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又《廣韻》起也。《孟子》舜發於畝之中。又舒也,揚也。《易·乾卦》六爻發揮。《疏》發,越也。又《坤卦》發於事業。《疏》宣發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聲名以發之。《註》發揚此德也。又《博雅》開也。《書·武成》發鉅橋之粟。《疏》謂開出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。《註》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。又《玉篇》進也,行也。《博雅》去也。

【萧疏】亦作“萧疎”。1.稀疏;稀少。唐唐彦谦《秋霁夜吟寄友人》:“槐柳萧疏溽暑收,金商频伏火西流。”元张可久《折桂令·读史有感》曲之一:“説到知音,自古无多,白髮萧疎,青灯寂寞,老子婆娑。”清黄遵宪《人境庐杂诗》之八:“杨梁诸子好,踪跡亦萧疏。”艾芜《荣归》:“枯藤缠绕的篱落间,黄叶萧疏的林木下,都有二三野犬,在争扯残馀的尸体。”2.寂寞;凄凉。唐杜牧《八六子》词:“辞恩久归长信,凤帐萧疏,椒殿閒扃。”宋张孝祥《鹊桥仙·戏赠吴伯承侍儿》词:“野堂从此不萧疏,问何日,尊前唤客。”元宋方壶《斗鹌鹑·送别》套曲:“欢

【岁月】年月。泛指时间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屈彊江淮閒,犹可得延岁月之寿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<邺中集>诗》序:“岁月如流,零落将尽。”唐白居易《重赋》诗:“奈何岁月久,贪吏得因循。”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此事须从容图之,只要成就,莫论岁月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沉兼士》:“稍积岁月,倘得修正,当奉览也。”2.指短时间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诸田宗彊,负海阻河济,南近楚,人多变诈,足下虽遣数十万师,未可以岁月破也。”《新唐书·薛收传》:“两贼连固,则伊洛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。”孙中山《中国民主

【侵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七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千尋切,音駸。《說文》漸進也。又朘削也。《春秋·胡傳》聲罪緻討曰伐,潛師掠境曰侵。又《周禮·大司馬》負固不服則侵之。又侵尋。《史記·武帝紀》天子始巡郡縣,侵尋於泰山。《封禪書》作浸尋。《郊祀志》作寢尋。義同。又歲凶。《穀梁傳·襄二十四年》五穀不登,謂之大侵。《韓詩外傳》一穀不升曰歉,二穀不升曰饑,三穀不升曰饉,四穀不升曰荒,五穀不升曰大侵。又姓。《三輔決錄》有侵恭。又《正韻》七稔切,音寢。貌不揚也。《前漢·田蚡傳》貌侵。《註》師古曰:短小曰侵。亦作寢。

【古人】1.古时的人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欲观古人之象。”汉班昭《东征赋》:“盍各言志,慕古人兮。”唐韩愈《复志赋》:“考古人之所佩兮,閲时俗之所服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杂论》:“古人行事,殊非今人所及。”郭小川《西出阳关》诗:“风砂呵风砂,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!”2.指亡故之人。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:“我思古人,俾无訧兮。”按,此指亡妻。《汉书·燕剌王刘旦传》:“如使古人有知,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!”颜师古注:“古人谓先人。”宋苏轼《东坡志林·黄州忆王子立》:“张师厚久已死,今年子立復为古人,哀哉!”《初刻

【书卷】1.书籍。古代书本多作卷轴,故称为“书卷”。《南史·臧严传》:“孤贫勤学,行止书卷不离手。”宋周孚《赠萧光祖》诗:“田园一蚊睫,书卷百牛腰。”清孙枝蔚《读兵书》诗:“床头足书卷,近始爱《阴符》。”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一:“自唐五代已还,名作如林,那有天然好语,留待我辈驱遣。必欲得之,其道有二。曰性灵流露,曰书卷醖酿。性灵关天分,书卷关学力。”2.犹墨迹。清姚衡《寒秀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或谓靖康之变,二王书卷流落民间,后经蒐罗得之,遂以勒石。”漢

【慢】《廣韻》謨晏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莫晏切《韻會》莫綰切,音縵。《說文》惰也。从心曼聲。一曰不畏也。《廣韻》怠也,倨也,緩也。《朱子曰》慢,放肆也。又或作僈。《荀子·不苟篇》寬而不僈。亦作謾。《前漢·董仲舒傳》桀紂暴謾。又《大學》舉而不能先命也。《鄭氏云》命,讀爲慢。又《集韻》亦作漫。詳水部漫字註。又《集韻》見切,音麫。慢訑,弛縱意。又《集韻》謨官切,音瞞。惑也。又叶民堅切,音眠。《古詩》太古之不慢兮,禮義之不愆兮。又叶莫半切,音幔。《謝惠連·秋懷詩》夷險難預謀,倚伏昧前算。雖好相如達,不同長卿慢。漢典考證:〔

【翻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孚袁切《韻會》浮袁切《正韻》孚艱切,音番。《說文·新附字》飛也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衆鳥翩翻。又《增韻》反覆也。通作幡。又通作反。又《韻補》叶孚愔切《鄭曼季·贈陸雲詩》鴛鴦于飛,徘徊翩翻。載頡載頏,命侶鳴羣。又《韻補》叶孚焉切,西京賦與旃同叶。 《集韻》或作飜。亦作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