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造道处,正自无绝殊

古人造道处,正自无绝殊

诗句读音
古人造道处平仄:仄 平 仄 仄 仄
拼音: gǔ rénzào dàochǔ|chù
正自无绝殊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zhèng zìwújué shū

古人造道处,正自无绝殊释义

【古人】1.古时的人。《书·益稷》:“予欲观古人之象。”汉班昭《东征赋》:“盍各言志,慕古人兮。”唐韩愈《复志赋》:“考古人之所佩兮,閲时俗之所服。”明王鏊《震泽长语·杂论》:“古人行事,殊非今人所及。”郭小川《西出阳关》诗:“风砂呵风砂,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!”2.指亡故之人。《诗·邶风·绿衣》:“我思古人,俾无訧兮。”按,此指亡妻。《汉书·燕剌王刘旦传》:“如使古人有知,当何面目復奉齐酎见高祖之庙乎!”颜师古注:“古人谓先人。”宋苏轼《东坡志林·黄州忆王子立》:“张师厚久已死,今年子立復为古人,哀哉!”《初刻

【造道】养。宋苏轼《与李公择书》之十一:“兄造道深,中必不尔。”宋叶适《送孙伟夫》诗:“我友睎颜人,造道最勇决。”明王守仁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《大学》古本谓格物犹言造道,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,以身至之也。”

【处】《唐韻》昌與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敞呂切,音杵。《玉篇》居也。《詩·王風》莫或遑處。又止也。《詩·召南》其後也處。 《廣韻》留也,息也,定也。又居室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處處。又歸也。《左傳·襄四年》民有寢廟,獸有茂草,各有攸處。又分別也。《晉書·杜預傳》處分旣定,乃啓請伐吳之期。又制也。《晉書·食貨志》人閒巧僞滋多,雖處以嚴,而不能禁也。又姓。《前漢·藝文志》《處子》九篇。《師古註》《史記》云:趙有處子。《廣韻》《風俗通》云:漢有北海太守處興。又州名。《一統志》晉屬永嘉郡,隋置處州。又《廣韻》讀去聲,昌據切。

【正自】;恰好是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与何次道语,唯举手指地曰:‘正自尔馨。’”2.正在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郊邑正自飘瞥,林岫便已皓然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五九回:“师徒们正自胡谈乱讲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七回:“我见姪少爷没有甚么推託,正自欢喜,谁知为了婶婶的事,又要回去,这是我的苦命。”3.只是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风景不殊,正自有山河之异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写水著地,正自纵横流漫,略无正方圆者。”
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
【绝殊】1.特殊;突出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其所语,世俗之所知也,毋絶殊者,而天子独喜。”清戴名世《与刘大山书》:“其文皆无絶殊,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,僕亦未能以告人也。”古直《惜哉行》:“探囊出物物絶殊,非椎非剑何区区。”2.独到的意趣。明李贽《与焦弱侯书》:“故读史时真如与百千万人作对敌,一经对垒,自然献俘授首,殊有絶致,未易告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