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舞辟雍群弟子,依归绛帐老先生

鼓舞辟雍群弟子,依归绛帐老先生

诗句读音
依归绛帐老先生平仄: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yī guījiàng zhànglǎo xiān shēng
鼓舞辟雍群弟子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gǔ wǔpì yōngqúndì zǐ

鼓舞辟雍群弟子,依归绛帐老先生释义

【依归】依托;依靠。《书·金縢》:“呜呼!无坠天之降宝命,我先王亦永有依归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维宗室列侯为王莽所废,先灵无所依归,朕甚愍之。”宋曾巩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:“天子东向忧劳,州县推布上恩,人人尽其力。公所拊循,民尤以为得其依归。”徐特立《我和党有历史上不可分离的关系》:“马日事变时,左派涣散,没有组织,在政治上失其依归。”2.尊奉;遵循。唐李翱《谢杨郎中书》:“窃惟当兹之士,立行光明,可以为后生之所依归者,不过十人焉。”明马中锡《辠言》:“太公竭力依归以树勋名,伯夷则极口唾斥以豁愤恨,是何大异

【绛帐】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融才高博洽,为世通儒,教养诸生,常有千数……居宇器服,多存侈饰。常坐高堂,施絳纱帐,前授生徒,后列女乐,弟子以次相传,鲜有入其室者。”后因以“絳帐”为师门、讲席之敬称。唐李商隐《过故崔兗海宅与崔明秀才话旧》诗:“絳帐恩如昨,乌衣事莫寻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五六:“孔壁微茫坠绪穷,笙歌絳帐启宗风。”

【老先生】1.对年高望重者的敬称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是时谊年二十餘,最为少。每詔令议下,诸老先生不能言,贾生尽为之对,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哄丁》:“我説的是那没体面的相公们,老先生是正人君子,岂有偷觜之理。”邹韬奋《患难馀生记》第一章:“老先生宁愿和其他救国同志共甘苦,不愿独坐,始终未曾应允。”亦省称“老先”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听稗》:“大撒脚步正往东北走,合伙了箇敬仲老先纔显俺的名。”2.旧时官场中的称呼。宋时已有之,但非仕途常称;元时始称于官场;明代,三司见督抚称老先生,见巡抚称先生

【鼓舞】1.击鼓跳舞。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一》:“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,饰弦歌鼓舞以聚徒。”汉应劭《<风俗通>序》:“故言语歌謳异声,鼓舞动作殊形,或直或邪,或善或淫也。”2.古时常用以祭神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民閒祠尚有鼓舞之乐,今郊祠而无乐,岂称乎?”《南史·后妃传下·后主张贵妃》:“置淫祀於宫中,聚诸女巫使之鼓舞。”宋苏轼《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次韵答之》:“谈笑出奇伟,鼓舞南海神。”3.手足舞动。表示欢欣。《孔子家语·辨政》:“天将大雨,商羊鼓舞。”三国魏嵇康《声无哀乐论》:“此为心悲者,虽谈

【辟雍】亦作“辟雝”。辟,通“璧”。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,校址圆形,围以水池,前门外有便桥。东汉以后,历代皆有辟雍,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(亦称“外学”)外,均为行乡饮、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。汉班固《白虎通·辟雍》:“天子立辟雍何?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。辟者,璧也,象璧圆,又以法天,於雍水侧,象教化流行也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穀水》:“又逕明堂北,汉光武中元元年立,寻其基构,上圆下方,九室重隅十二堂,蔡邕《月令章句》同之,故引水于其下,为辟雝也。”元方行《送贾彦临训导霍邱》诗:“承恩自合归宣室,论道安能老辟雍

【群】《五經文字》羣,俗作群。

【弟子】为人弟者与为人子者。泛指年幼的人。《易·师》:“长子帅师,弟子舆尸,贞凶。”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”邢昺疏:“男子后生为弟。言为人弟与子者,入事父兄则当孝与弟也。”清曾国藩《送唐先生南归序》:“自卿大夫之弟子,与凡民之秀者,皆上之人置师以教之。”2.学生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哀公问曰:‘弟子孰为好学?’”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:“与老者言,言使弟子。”贾公彦疏引雷次宗云:“学生事师,虽无服,有父兄之恩,故称弟子也。”《后汉书·张酺传》:“帝先备弟子之仪,使酺讲《尚书》一篇,然后脩君臣之礼。”宋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