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上烟霞湿,关中日月明

海上烟霞湿,关中日月明

诗句读音
关中日月明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guān zhōng4yuè míng
海上烟霞湿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hǎi shàngyān xiáshī

海上烟霞湿,关中日月明释义

【关中】古地域名。所指范围不一。或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(有时包括秦岭以南的汉中、巴蜀,有时兼有陕北、陇西);或指居于众关之中的地域。今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关中阻山河四塞,地肥饶,可都以霸。”裴駰集解引徐广曰:“东函谷,南武关,西散关,北萧关。”唐韩愈《归彭城》诗:“前年关中旱,閭井多死飢。”清刘大櫆《焚书辨》:“高祖与项籍相守滎阳,而萧何转漕关中,输给军粮不匱。”

【日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人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入質切,音。《說文》實也。太陽之精不虧。《博雅》君象也。《釋名》日,實也,光明盛實也。《易·乾卦》與日月合其明。又《繫辭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又《說卦》離爲火爲日。《周禮·天官·九註》日者天之明。《禮·祭義》日出於東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日者,陽精之宗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日合於天統。《後漢·荀爽傳》在地爲火,在天爲日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火氣之精者爲日。又《書·舜典》協時月正日。《傳》合四時之氣節,月之大小,日之甲乙,使齊一也。又《洪範》五紀,三曰日。《傳》紀一日

【月明】。唐白居易《崔十八新池》诗:“见底月明夜,无波风定时。”元袁士元《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》:“小桥夜静人横笛,古渡月明僧唤舟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。”2.指月亮;月光。唐李益《从军北征》诗:“磧里征人三十万,一时回向月明看。”明寓山居士《鱼儿佛》第一出:“白苹红蓼緑簑衣,青海滩头一钓磯。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,满船空载月明归。”

【海上】;海岛。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“柱厉叔事莒敖公,自以为不知而去,居於海上,夏日则食菱芡,冬日则食橡栗。”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﹝公孙弘﹞家贫,牧豕海上。”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:“﹝荀爽﹞后遭党錮,隐於海上,又南遁汉滨。”明陆深《春雨堂随笔》:“予家海上,园亭中喜种杂花。”2.指湖滨。《文选·江淹<恨赋>》:“迁客海上,流戍陇阴。”李善注引《汉书》:“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。”3.海面上。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:“及秦始皇至海上,则方士争言之。”南朝梁沉约《夕行闻夜鹤》诗:“愍海上之惊鳧,伤云閒之离鹤。”唐

【烟霞】“烟霞”。1.烟雾;云霞。南朝齐谢朓《拟宋玉<风赋>》:“烟霞润色,荃荑结芳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伊烂拏钵伐多国》:“含吐烟霞,蔽亏日月;古今仙圣,继踵栖神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三三:“青童侍卫,玉女歌扬;腾躡烟霞,綵云捧足。”明张居正《潇湘道中》诗:“我前拥烟霞,我后映松竹。”清梁章鉅《归田琐记·小李将军画卷》:“卷中烟霞縹緲,钩勒精严。”2.泛指山水、山林。南朝梁萧统《锦带书十二月启·夹钟二月》:“敬想足下,优游泉石,放旷烟霞。”唐杨炯《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》:“不扫一室,自怀包括之心;独守大玄,且忘

【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他合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託合切,音沓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東郡東武陽,入海。《水經注》濕水,出累頭山。一曰治水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失入切《正韻》實執切,音與溼同。《說文》幽溼也。或作濕。又《集韻》叱入切,音蟄。濕濕,牛呞動耳貌。《詩·小雅》其耳濕濕。又鄂合切,音。濕隂,漢侯國名。又席入切,音習。與隰同。坂下溼也。或作濕。 《通雅》濕溼漯顯以形相借。《集韻》漯濕三字同。水出鴈門。○按《說文》濕水,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。蓋濕乃漯本字也。後以漯爲濕,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。字原从糸作,不从亚。